亚洲黄色在线看网站,国产东北女人做受AV,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国产一级黄片,又粗又大特黄的国产一级视频,一级a片高清晰完整版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11 19:42:00

第94回 落榜無臉見鄉親 和淚撰寫墓志銘

       回到家以后街坊鄰里會如何嘲笑他,父親又該是何等地失望?此時的吳承恩遭遇了一生中最最嚴重的打擊,科考失意、鄰里嘲笑……

       “吳家公子又落榜了!”吳銳走向店鋪的路上,有人對他指指點點,“平日里多神氣啊,這下癟了吧?”

       吳老爺聽了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可是還有人不依不饒地說:“要我說吳家就沒這個命,我看啦,他家這輩子,不不不,下輩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官運了!”

       吳銳聽了當場吐血,踉踉蹌蹌的他差點氣得摔倒,連忙扶著墻站穩……

       來到了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吳銳老爺一病不起,這幾年對于汝忠來說異常痛苦。沈坤二十六歲,是年吳承恩二十七歲,      

       吳承恩深深地知道父親之痛在于自己沒能中舉,兒子卻重蹈覆轍,作為畢生致力于儒學的吳銳來說打擊巨大。

       站在水井旁汝忠無可奈何地仰望天空,一行大雁在藍天上飛翔,他多么渴望自己能有一雙翅膀,在理想的王國里自由翱翔啊!

       汝忠仰天長嘆:“蒼天弄人,何時是個頭啊!”

       為了治好父親的病,吳承恩遍訪名醫,可是他也知道父親的病是心病,有道是心病還得心藥醫,如今除了自己鄉試中舉這劑靈丹妙藥,恐怕沒有其他藥能醫好父親的病了。

       果然,沒有多久,父親吳銳撒手人寰,這讓吳承恩很為自責,他認為是自己害死了父親……

       吳銳(1461-1532),吳承恩父親,字廷器,號菊翁,為人忠厚,喜談說史傳,好游淮地名勝古寺,常給幼年吳承恩講述民間神魔故事,為吳承恩寫《西游記》作下有力的鋪墊。   


                  先府賓墓志銘

       烏乎,孤小子承恩不惠于天,天降嚴罰,乃奪予父。然又蕩游不學問,不自奮庸 ,使予父奄然歿于布衣。天乎,痛何言哉。天乎,痛何言哉。烏乎,有父生不能養,今沒矣。孤小子又何忍懷世俗之情嫌,不執筆,俾先美曠墜不昭于世焉,烏乎,孤小子又何敢陵駕潤色,不模仿事實,使后世覽予文辭者,悶然不信予父,于是頓首系述曰:

       先君諱銳,字廷器,先世漣水人,然不知何時徙山陽。遭家窮孤,失譜牒,故三世以上,莫能詳也。曾祖諱鼎,祖諱銘,余姚訓導;皇考諱貞,仁和教諭。兩世相繼為學官,皆不顯。方仁和君教諭仁和時,先君四歲矣。仁和君梁夫人則挈之如仁和。數月,仁和君喪,則又挈之歸山陽。家世儒者,無資,且顛沛宦游,歸益貧。

       是時,先公已有性資,不妄啼哭笑言,但時時向梁夫人索書讀。以貧故,逾數歲,始遣就社學先生。社中諸學生率歲時節朔持錢物獻社學先生,吳氏不能也。社學先生則勤教諸學生書,不教先君書。先君輒從旁聽窺,盡得諸學生所業者。于是通小學、論語、孝經矣。社學先生反以為奇,欲遣就鄉學。梁夫人聞之,嘆日:“嗟乎,吳氏修文二世矣,若此耳,斯孤弱奈何。”于是泣,先公亦泣。

       弱冠婚于徐氏。徐氏世賣彩縷文縠,先君遂襲徐氏業,坐肆中。時賣彩縷文縠者肆相比,率酒食遨熙先君則不酒食遨熙。時眾率尚便利機械善俯仰者,先分則木訥遲鈍,循循然。人嘗以詐,不知解,反而大以為誠;侮之,不應,亦不怒。其賈也,輒不屑屑然,且不貳價。又日日讀古人書。于是一市中哄然以為癡也。里中人有賦役,當出錢,公第先貫錢待胥。胥至,曰發錢當倍,則倍;當倍,則再倍。曰發當倍人之庸,則倍人之庸。人或勸之訟理,曰:“吾室中孰非官者,然又胥怒,吾豈敢怒胥,又犯官哉。”于是眾人益癡之。承恩記憶少小時入市中,市中人指曰:“是癡人家兒”。

      承恩歸,恚啼不食飲,公知之,笑曰:“兒翁誠癡,兒免為癡翁兒乎。”及承恩冠矣,先君且年老,見舊時易侮先君者,盡改節為敬恭。里中有爭斗較量,競趨先公求平;面折之,亦欣欣去。或胸懷有隱匿,難人知者,即不難公知,且訴以臆。鄉里無賴兒相聚為不善,卒遇公,一時散去,皇皇赤發面也。

       承恩于是喜,從容言曰:“此殆癡效歟。”先君方食,投箸起曰:“兒以我為夷外鉤中攫者情乎。”愀然不悅也。承恩益慚愧,恐懼失言焉。先公嘗自言:“百不及人,但未嘗有機心,故形神不勞,衣食尚溫飽,止矣;不顧慮有無。”唯日飲酒,然不取醉,三爵后,便頹然嘯歌。

      遇好風日,即徐徐負手去,遍歷近郊古寺中,或大林下,俯仰徘徊焉。蓋終其身未嘗入州府。郡太守兵馬巵山公聞之以為賢。鄉飲召為賓,不至,三命然后赴,然頻頻自謂不敢當也。

       性無一所好,獨愛玩群籍,不問寒暑雨暘,日把一編坐戶內,大官未完亦不知,前趨呵之,乃徐起,自六經諸子百家莫不流覽。獨《尚書》、左丘明《春秋》未嘗一日置也。于諸書訓話、聲切不甚通悉,然獨得大旨要歸焉。居嘗逡逡,口不能道辭,及與人譚說史傳,上下數千載,能竟日不休。每讀書至屈平見放,伍大夫鴟夷,諸葛孔明出師不竟,周子隱戰沒,檀公被收,岳鄂武穆死詔獄,未嘗不雙雙流淚也。又好譚時政,意有所不平,輒撫幾憤惋,意氣郁郁云。晚年特愛菊,自號菊翁,然又不種菊。

       生來鮮疾病,一日買船泛城西太澤中,意欣欣出門去矣,歸即不起,蓋嘉靖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也。天乎,痛何言哉。天乎,痛何言哉。距生時為天順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壽蓋七十二云。以是歲十二月二十九日葬灌溝先垅。

       公壯歲時,置側室張,實生承恩,娶葉氏。徐夫人生一女承嘉,適同郡沈山。烏乎,德音容儀,昭昭在也,然則吾先君何往也乎。

       銘曰:烏乎,蒼者天乎,黃者泉乎,吾父于此潛乎。

      父親去世以后每月只能從學府里領取六斗米,可很快就吃完了,此刻的他實在是貧困潦倒、無力支撐。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11/1715427725843116_355.jpg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14 10:27:45

第95章 同病相憐多安慰 幾度煎熬心不改
         上回說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三月九日吳承恩父親吳銳卒,汝忠撰寫《先府賓墓志銘》,親自書篆上石。是年冬,葬灌溝先壟。         吳承恩先世住漣水,明初遷居山陽。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曾祖、祖父是讀書人并做過縣學教官,生活清貧。四歲時,祖父死于外地任上。
         父名銳,字廷器,因家貧只入過社學,念完了“小學”、《論語》和《孝經》即掇學。長大后,他與一徐姓小商人的女兒結婚。徐家幾代都經營賣花邊線的小商店,吳銳婚后就承襲了徐家的職業,天天守著鋪子做買賣。他為人忠厚本分,從不和人計較,多繳了賦稅,多當了差,受了衙門黑狗腿子敲詐勒索,亦忍氣吞聲,因此鄰人都把他當作“癡子”。
         吳銳不計較這些,買賣之余,不分冬夏晴雨,總抱著一些古書閱讀,竟日不休。但他有時又好譚時政,竟有所不平,輒撫幾憤惋,意氣郁郁。吳承恩的性格受他父親影響很深,但是少年時代的吳承恩對于他父親的“癡”態深以為恥。
         特別是當他走在街上,就有人指著他叫“癡子的兒子”。這類刺激,促其立志發憤讀書,企望通過科舉作為進身之階,以改變受人蔑視、欺辱的狀況。
         如今父親走了,他的處境很是困窘,可是總不能靠著沈坤的接濟度日,孤獨的吳承恩坐在書房內苦思冥想著自己的未來之路……
         好友沈坤第二次鄉試未中,但他依然如故一心埋頭苦讀,讀書之余他去汝忠家安慰他。
         “汝忠,你我二人先后喪父,可謂同病相憐。兄之才華非愚弟能及,弟盼兄重新抖擻精神。”沈坤真誠的話語寬慰著摯友的心。
         汝忠望著十洲心想自己與十洲只不過多一次鄉試而已,他能矢志不渝,自己為何不能?怨天尤人那是碌碌無為的弱者借口。
            “謝謝你好兄弟,你的話我銘刻在心,放心,我不怕因此沉淪,相反就像你所說,你我二人同病相憐,發誓一定發憤讀書告慰九泉之下的爹爹。”
“這就對了,我們一起為下次鄉試竭盡全力!”
“嗯。”
卻說知己二人相互激勵再次深入書海,為了心中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可是蒼天仿佛在和他們開玩笑,理想的羽翼總是太豐滿,可是冷酷的現實總是很骨感。

也就在這時沈老爺看孫子不小了,早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明朝時婚姻大人從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沈家請媒人介紹。
“沈老爺,趙家閨女絕對稱得上大家閨秀,容貌端莊,賢淑有加,絕對配得上你家小少爺。”媒人這天登門。
“好,那你就回趙家,說沈府同意這門親事,不日上門求親。”沈老爺一聽媒婆的話答應了。
此刻的沈坤根本不知道他和素未謀面的趙氏,即將喜結連理。不過向來聽從上輩的十洲他知道,從古到今兒女婚姻大事全憑父母作主。
沈家去趙家提親后,雙方合了一下生辰八字,定下了結婚時間。
“恭喜沈老爺,大孫子終于要娶媳婦了!”左右鄰居恭賀著沈老爺。
“謝謝大家。”
沈老爺走在湖嘴大道上,他特意把喜宴定在了獨一無二的酒樓,因為這里淮揚菜最正宗。不過,他是讓酒樓把鍋灶搭在沈府,如此沈府就能熱熱鬧鬧地辦喜事了,沈老爺他不能讓別人說出話來,特別是親家趙家。
結婚那天早上,梅家巷里響了一陣又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小孩子們聽到聲音就跑去拾沒炸響的鞭玩,整個巷子沉浸在一片喜慶中。
晌午前喜慶的嗩吶在前邊引路,沈坤騎著高頭大馬,身穿紅色中國元素新郎服去接親,圍觀的鄉親們把巷頭巷尾圍得里三層外三層。
“吃喜糖了!”聰明的管家連忙向空曠處撒下喜糖,如此人群閃出了一條通道,接親的隊伍出發了……
吳承恩知道今后是摯友大喜之日,可他如今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自打他父親走后,家里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就邊鳳毛都瘦了一圈,發妻葉氏一直有微詞。
沈府上上下下裝點得萬紫千紅,大紅的喜字貼滿了院落,喜慶的紅色把整個沈府裝扮得特別溫馨。
少奶奶和小玲不時指揮著家丁們布置著,為防有什么疏漏就讓小玲整個院子注意檢查。



“小姐,你就放心吧。我都跑過了,該貼的全貼好了。”小玲氣喘吁吁地說。
少奶奶微笑著看著兒子的新房,她情不自禁地說:“卓亭啊,兒子今天結婚了,你要是在,該多高興啊!”
“小姐,少爺在天上一定會保佑小姐和小少爺的。”小玲安慰著主人。
“兒媳婦,一會兒十洲迎親回來了,你快去堂屋看看,別失了禮數。”沈老爺今天特別開心,他走過來叮囑少奶奶。
“爹爹,你放心,我這就去看看。”
主仆二人來到主屋仔細察看,沈少奶奶發現并無不妥,于是回到房間里稍作歇息。
廚房那邊忙得熱火朝天,酒樓老板親自來到沈府監督,他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廚房里油煙裊繞,雞魚肉蛋的香味充斥著人們的嗅覺……
突然,小玲聽到了嗩吶聲,她大聲叫道:“少奶奶,迎新轎子回來了!”
“快,去門口。小玲,快讓炸鞭炮!”
話音未落震耳欲聾鞭炮聲大作,沈府門口頓時又熱鬧起來了。巷口沈坤騎在馬上笑容可掬地在前邊引路,后邊紅色轎子緊隨其后。轎子里的新娘頭頂紅色方巾,羞怯的目光透過方巾打量著外邊。
“落轎!”
沈坤拉著長長的紅色綢緞一端,中間一朵紅花,另一頭由媒人遞給了下轎的新娘趙氏。

“新娘子來了!”
“新娘子真好看!”
看熱鬧的左鄰右舍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沈坤咧著嘴笑著聽著司儀安排,他看新娘已經下地,拉著紅綢緞進了沈府。
也就在這時前來賀喜的嘉賓們陸續登門,管家在門前迎接著,司儀在前邊引領穿過前院來到了主屋。
在親朋好友的夾道歡迎下,一對親人來到了喜氣洋洋的主屋里,只見上面端坐沈老爺和夫人,少奶奶在一旁陪坐。
“一拜天地——”司儀話一出口,現場立即安靜下來,一對新人向來賓一鞠躬。
“二拜高堂。”沈坤和新娘向三位長輩深深鞠一躬,沈老爺好開心,少奶奶和奶奶的眼角噙著熱淚。
“夫妻對拜。”一對新人相互鞠躬。
“送入洞房。”
在眾人目前下,沈坤拉著新娘進入了新房……
酒席開始了,服務員們嫻熟地上菜,院子里擺了頭十桌,喜慶的酒宴在熱熱鬧鬧的氣氛中進行著,沈老爺與親友們一邊談論一邊喝酒……
沈坤的好日子開始了,他與趙氏婚后很是恩愛,從此他科考的熱情更加高漲。
不過接下來的幾年是他和汝忠最難熬的,當時間來到了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年沈坤二十九歲,這年春天淮安府楊士林、牛斗中進士,以第一人中式。同榜還有淮安府周于德。是年武試無殿試,會試第一即為武狀元。
消息傳來,沈坤和吳承恩感受到空前的壓力。
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十洲三十歲,俗話說三十而立,可如今他已三十,沈少奶奶內心倍受煎熬,給兒子過了一個生日后,沈少奶奶去聞思寺燒香許愿……
也就在這年四月八日陳文燭生,其湖廣人,后任淮安府知府,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15 20:12:09

第96回 歲月流轉志越堅 金鑾殿口若懸河
       上回書說到吳承恩鄉試落敗,父親吳銳仙去,家里的日子雖說拮據些,但是一有官糧可領,二來有葉氏娘家支撐,倒也不至于餓肚子。
       但是,吳家也有要臉面的人家,汝忠又豈能吃君子嗟來之食?父親留下的一片小店他在維持,一邊繼續靠寫文章與畫面來貼補家用……
       歲月不緊不慢地流逝,成家后的沈坤做了爹,可他依然癡心不改,每日聞雞起舞,早晨的操練依舊,此外忘我地夜以繼日讀書,他始終牢記父親的希冀,發誓一定要光耀門楣,讓爺爺和他的娘親于氏為他自豪。
       吳承恩抬頭突然看到沈府供奉的關帝像,他噗嗤一下笑出聲來,十洲好奇地問:“汝忠,怎么突然笑起來了?說來聽聽啊?”
       “還記得鄉試前你在關帝像旁香爐下拿到的一疊紙嗎?”汝忠品了一口茶一本正經道。
       “你怎么知道?”承恩如此一說,沈坤大吃一驚。
       原來,前年鄉試沈坤受父親沈煒影響,一直行大事前先拜關帝。鄉試何等大事?這天沈紳虔誠地在關帝像前禱告:“關帝在上,保佑沈坤鄉試順利,求圣帝顯靈,對弟子有所提示,如若高中,定為你粉金身。”
       十洲跪拜時恰好被一頭走進來的汝忠聽到,他心里覺得太可笑了,關帝怎么可能知道大明科舉考什么?可是看著摯友如此虔誠的樣子,他又不忍心點破。
       但是,承恩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沈坤伏地禱告,汝忠躡手躡腳離開沈府回到家里,寫下了七道科舉題目,而且連夜寫了七篇文章。
       第二天大清早汝忠踱著方步來到了沈府,沈老爺早就對家丁說過別人來必須稟報,但唯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孫兒摯友汝忠。
       所以他長趨直入來到后院在關帝像附近躲藏,果然沈坤過來,他整理衣冠,抽出三支香,焚香后剛準備插入香爐,卻發現銅爐下放著一疊紙。
       十洲打開一看,竟然是考題以及與之相應的精彩文章,他顫抖著撲通跪在關帝像前口中念念有詞禱告起來:“關老爺在上,請受沈坤一拜,感謝關帝顯靈賜我考題。”
       吳承恩躺在后邊差點笑出聲來,但見十洲無比虔誠地給關帝行三跪九叩大禮。
       沈坤如獲至寶對七篇文章仔細研讀,背得滾瓜爛熟。誰知南下金陵坐在江南貢院考棚下打開題的一剎那,他驚呆了,科舉試題竟然就是七篇文章上的題目……
       “難不成,那七篇文章正是你的手筆?”沈坤瞠目結舌。
       “正是!”
       “那你——”
       “本想逗逗你的,哪曾想有心插柳柳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啦!造化弄人,真的是造化弄人啊!”吳承恩手搖折扇搖了搖頭。
       “我不信!”沈坤還是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到書房拿出那疊紙說,“那你說說這七個題目?”
       “第一篇……”只見吳承恩侃侃而談,竟然真的和紙上一模一樣,他目瞪口呆!
      “汝忠,你我二人情同手足,如今你有愛子鳳毛,我有獨生閨女,我們結為兒女親家如何?”沈坤家突然提議。
       “好啊!”吳承恩又坐了一會兒,回家把消息告訴葉氏。
       兩家人第二天來到了湖嘴大道酒樓擺了一桌,吳家和沈府結親的消息很快河下古鎮家喻戶曉……
       嘉靖十六年丁西(1537)沈坤三十一歲那年,世代居住淮安城內的胡璉起任戶部左侍郎,此翁為胡應嘉祖父。
       緊接著第二年春淮安馮煥、臧珊進士及第,這年二月淮安人盧蕙任浙江按察司副使。
       馮煥,號南淮,淮安府人氏,乃吳承恩學友,官至刑部主事,后任德清知縣。
       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夏,山陽京官蔡昂奉詔淮安暫留,釋鳳陽高墻庶人。
       蔡大人奉命到鳳陽釋放高墻內囚禁的有罪宗人,此乃冊立太子的恩典。蔡昂正好回家。他從鳳陽回淮時路過浮山,登山作七律二首。

夏五月還自中都舟行登浮山

浮山半出淮水頭,園峰延合抱深幽。
桑麻沃垠連千頃,金碧禪林擅一丘。
向處漁樵參法侶,有時鐘磐落滄洲。
斜陽長伴人來往,誰向沙邊一系舟。

       此詩作字里行間透出了他的暮氣,蔡昂回到淮安,正好趕上嘉靖皇帝母親的靈柩運送湖北安陸安葬途經淮安。
       淮安的大小官員紛紛到河邊接送,作文祭奠。蔡昂乃當朝禮部侍郎,更少不了要祭奠的。但他懶得于,便讓他的得意門生吳承恩代勞。
       吳承恩受蔡大人之托作《祭章圣皇太后梓官文》,汝忠自然受寵若驚。
       蔡大人年已五十九無心再求官了,決心卸鉀歸田。九年在考察官員時他上表乞罷,但皇帝沒有同意他的要求。
       十九年(1540)二月,朝廷決定推升蔡昂任吏部右侍郎,因皇帝沒批準而罷,到了七月才升為禮部右侍郎。八月二十三日因病卒子北京,終年六十歲,噩耗傳到淮安府山陽縣,眾官皆悲。朝廷贈禮部尚書,賜祭葬如例。 
       嘉靖十九年八月張侃鄉試中式,張侃乃沈坤姐夫,也是吳承恩的好友。姐夫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進士,按下不表。
       歷史到嘉靖十九年(1540)沈坤已是三十五歲,可是他和吳承恩依然癡心不改,誓將科舉進行到底!
       這年沈坤獲得了鄉試的機會,為了翌年的鄉試,沈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心攻讀詩書。
       雖天寒地凍,但十洲矢志不渝。
       “夫君,今日太冷早點歇息吧!”趙氏等候閨女睡下來到了書房。
       “夫人,古人云‘書到用時方恨少’啊,,我現在只怕時間不夠用,三月殿試時不我待啊!你先睡,我再讀一會兒!”沈坤放下書卷微笑著對趙氏說。
       “好吧,夫君早點睡!”
       吳老爺在門外看到了這一幕,他不想進去打攪孫兒苦讀,就悄悄回房歇息了……
       新年悄然來到了,山陽縣河下古鎮在一片祥和中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到來。
       正常的拜年后,沈坤又一頭扎進書堆中。
       不知不覺中三月到了,寒冷的冬天悄悄退出歷史舞臺,柳樹早已綻放著新綠,小燕子在春天的田野里自由自在地飛翔。
       “沈坤,此去狀元及第而歸!”吳承恩站在河下古鎮西頭運河大堤御碼頭上不停揮手,趙氏和閨女也前來送行。
       “我定竭盡全力。”
       南下的木船漂流而下,潔白的帆不一會兒消失在運河拐彎處,站在船頭此時的沈坤意氣風發。經歷了幾次鄉試后的他,如今已是三十又六。
       坐在考棚里,沈坤面對是年主禮部試者乃禮部尚書溫仁各,字記奎,四川華陽人,弘治壬戌進士。還有翰林院選讀學士張袞,字水南,南直隸江陰人,正德辛巳進士。
       十洲定睛一看首題為:何事于仁,心也圣乎?
       次題: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
       三題: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則巧也,圣譬則力也。
       沉思片刻沈坤提筆作答,旁若無人……
       “傳大河衛淮安府山陽縣沈坤殿試。”金鑾殿傳下圣諭。
       沈坤胸有成竹地拾級而上,第一次踏上這通天階梯他特別激動。
       “吾皇萬歲萬萬歲,山陽縣沈坤叩謝皇恩。”
       “平身,朕為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自昔唐虞三代之治,莫不由斯。夫六經所陳,固治天下之大經大法也。而本之則在禮樂。然則政刑末務,果不足以為治歟?抑和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歟……”
       聽著嘉靖皇帝的圣諭,沈坤認真思考著對策。高高的龍座上皇帝的面容沈坤看得真切,此刻他顧不上其他,一門心思思考著如何回應。
       “臣沈坤謹對。臣聞帝王之經世也,有立治之大本,有致治之大法。本者何?天德在我所以制作之根柢也;法者何?王道四達所以經綸之偉績也。本之不具,則法不能以自行;法之不立,則本亦有所未盡。推究而言之,本具而法立者有矣,未有無本而善法者也;體立而用行者有矣,亦未有具體而無用者也;本具法立、體用備矣,亦未有治功之不成者也。知夫此則禮樂之務、中和之極,與夫古今之制作、治道之盛衰,皆可得而言之矣。”殿下沈坤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皇帝及主考頻頻點頭。
       沈坤繼續對答:“自昔帝王以已經世,皆本之躬行,心得之余,以盡夫經綸參贊之業,是故修于身,齊于家,推之于鄉黨邦國,以大同于天下。故在當世,蒙其至治而后猶頌其功不衰。其不然者,則本取給于儀文器之數末,本與法判然二道,此治之所以不古。然豈惟無本,且并其法而失之,是何足以與制作之列乎?恭惟皇帝陛下,備圣神文武之德,建中和位育之功,撫累世積德之運,制禮作樂,盡善盡美。蓋遠追古帝王之道而無愧,近守我祖宗之法而益隆者也。猶且進臣等于廷,詢以禮樂之務,欲何修以比隆於先王之盛……臣干冒宸嚴,不勝戰慄之至。臣謹對。”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15/1715775129798462_104.jpg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16 14:28:40

第97回 殿試策對答如流 高頭大馬震河下

  上回書說到二十年三月沈坤參加了殿試,他頭一回站在金鑾殿上心情格外激動,聽了皇上提出的問題,他略一思忖從容不迫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又聽了幾位舉子的高談闊論后,嘉靖皇帝還是覺得來自淮安府山陽縣的沈坤庭辯甚好。

       《修凝齋文集.書祭酒沈公殿試策后》記載:沈公坤,

       《明書》有記載:《制科取士年表》,該科會試計取三百名貢生。第一名林樹聲,直隸華亭人。廷試中式二百九十八名,沈坤為第一人。第二人為潘晟,江西新昌人,第三為邢一鳳,龍江衛人,原籍河南祥符。

       《明實錄》:戊申,賜狀元沈坤朝服冠帶及諸進士寶鈔。次日,狀元率進士上表謝恩。甲寅,授一甲進士沈坤為翰林院修撰,潘晟、林一鳳編修。

       后世阮鐘瑗次玉《修凝齋文集·書祭酒沈公殿試策后》云:“沈公坤,嘉靖辛丑第一人及第,其廷試卷在禮部。國初某部曹攜歸,公裔孫某購得之。歲在乙卯(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余獲假一觀。

       卷長一尺三寸強,闊四寸。卷面及卷尾裱殼,今不辯其色。正面書‘應殿試舉人臣沈坤’八字,上方有禮部印。其背分六行,界以紅線,書:‘應殿試舉人臣沈坤,年三十五歲,直隸大河衛人,由廩生應嘉靖十年鄉試,中式。由舉人應嘉靖二十年會試,中式。今應殿試,將三代腳色,并習經書開具于后:

      一、三代:曾祖澄,故,不仕。祖蕙,故,不仕,父煒,故,不仕;

      二,習詩經。合正面、背面及草稿反摺為彌縫,有禮部印,印下有‘禮字二百一十號’七字。印與字俱存左偏其右,即內號也。草稿行書,劇佳。

       稿后一頁,有彌縫關防紅戳記,其旁粘紅簽,長四寸許,書‘擬上卷第一’五字。過此頁即正卷,起首有世廟御筆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字。

       其策長二千三百字,止問禮樂一條對語,歸重天子建中和之極,詞甚剴切。惟楷書太草率,而讀未數行,句不可曉,審視,知落去‘同歸’二字。

      策后讀卷官十五人,從主考官開始依次排列。

      少保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臣夏言,少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翟鑾,少保吏部尚書臣許瓚,少保兵部尚書臣張瓚,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臣王廷相,戶部尚書臣李如圭,掌詹事府事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臣溫仁和,刑部尚書臣錢如京,太子太保工部尚書臣甘為霖,太子賓客吏部左侍郎臣張邦奇,禮部左侍郎掌通政司事臣陳楹……

       “沈坤大才,你高中狀元,今后大家同朝為官,還請新科狀元多多提攜!”走在御花園中,探花郎與榜眼緊隨狀元身后說。

       “哎,你我同科不分伯仲,自然自然。”

       再說這邊新科狀元沈坤參加瓊林宴,那邊皇榜已詔告天下,報喜的官差騎著高大大馬直奔大河衛淮安府山陽縣河下古鎮……

      此刻的沈坤一行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了。

       官差一路狂奔,在驛站換馬繼續疾行,越過千山萬水終于來到了山陽縣衙門前。

       “報霍大人,朝廷官差到!”

       “快快迎接!”霍大人整理官威風凜凜出來了,他一看門前的高頭大馬,披紅掛綠手持紅色喜報的官差,即刻明白了。

       “師爺,快安排報喜儀仗!”

       “得嘞!”

       “官差鞍馬勞頓,請下馬喝口茶水。”

       “好的,大人。”

       報喜的隊伍從山陽縣衙門前浩浩蕩蕩出發,圍觀的百姓人山人海,只聽一陣鑼聲后霍大人高興地宣布:“山陽縣百姓們,皇恩浩蕩,我山陽人杰地靈,百年來終于盼來了淮安府歷史上第一位狀元,他就是河下人氏,沈坤。”

       “真的是文曲星下凡了!”山陽縣城沸騰了,有心人一下子想起了當年山陽城天呈異象之事來。

       徐半仙站在不遠處,他一捋須髥笑曰:“天佑山陽,蒼天有眼啊!”

       報喜隊伍一路敲鑼打鼓吸引了路人目光,百姓們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隊伍,大家好奇地跟隨著,如同自家孩子狀元及第一樣興奮……

       隊伍來到了竹巷街,百姓們被這浩大的場面震驚了,他們奔走相告。喜慶的嗩吶吹吹打打,早已引起了河下古鎮大街小巷的關注。

       當報喜隊伍走進了梅家巷,沈府家丁慌慌張張跑進了院子稟報:“老爺,夫人,少爺他中狀元了!”

       “什么,真的嗎?”于氏一聽驚喜萬分,她連忙和公公兩口子出來迎接。

       “恭喜沈府沈坤喜中狀元!”官差騎在高頭大馬上手上喜報高舉!

       沈老爺一家人喜極而泣當即跪地,叩謝皇恩!

       汝忠正在家中構思著一部神鬼之作,突然外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他跑出打銅巷一打聽:“這么熱鬧,有什么喜事?”

       “天大的好事,沈家少爺中了狀元!”

       吳承恩一聽馬上知道了沈坤這次殿試,他中狀元了!聽了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他心里真是五味雜陳。

       十洲,恭喜你中狀元!他在心里對著梅家巷說,可自己一試再試至今一無所有,河下街坊四鄰更有嚼舌根的了,唉,蒼天弄人啦!


                七律贈沈十洲

東風朝馬散鳴珂,北極晴光帶玉河。
寒食中宮傳畫燭,春衣侍史捧香羅。
蓬萊雪后煙花滿,閶闔天心雨露多。
染翰朝朝供研滴,鳳池新綠酌恩波。

“恭喜沈老爺和夫人,十洲高中狀元!”他不管別人怎么說,吳承恩還是來到了沈府,他提起毛筆一揮而就,即興賦詩一首,表示祝賀!
       “好詩!”懂點詩文的贊不絕口。
       “詩寫得再好有什么用?跟人家狀元比,還不是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人群中有人言辭偏激。
       吳承恩聽了雖然心中不悅,但是他還是強忍著與沈老爺作別……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16/1715840920456732_788.png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17 12:07:59

第98章 沈坤入主翰林院 封贈回鄉話別情
       上回書說到沈坤中了新科狀元的好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飛向淮安府山陽縣河下古鎮。里運河邊古末口的河下古鎮有兩千年歷史,河下鎮明代出過多名進士、舉人,狀元真是千年難遇。
       從城河街慢慢走向狀元府,巍峨的魁星閣聳立在程公橋旁邊。眾所周知魁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民間信仰認為魁星是主宰文運之神。魁星閣右轉,走過這座狀元橋進入竹巷街梅家巷,不遠處就是狀元府。
       這里有一組青銅雕像,扛著旗子的兩個壯丁在前面鳴鑼開道,兩名轎夫抬著轎子,后面跟著一個看熱鬧的男孩,走向前面的狀元樓。
       狀元樓東側的拱門上“狀元樓”三個字映入你的眼簾,西側的拱門上有一個大字“魁”,即考試第一者。狀元樓前有一個騎著駿馬的驛使,他左手執韁右手高舉著一卷文書,快馬加鞭前來報喜,仿佛在高聲叫著:“沈家公子高中狀元!”
       自從沈府出了狀元沈坤,沈老爺和夫人整天樂呵呵的,沈坤妻子自然受到鄉親們的禮遇,趙氏臉上總是笑容可掬的。
       她一把拉過在院子里奔跑的孩子說:“兒子,你爹他真厲害,長大了可要和你爹爹一樣考上狀元啊!”
       “嗯呢,娘。”虎頭虎腦的小沈坤說完又跑了。
       沈坤他娘親走到哪里都倍受矚目,就連她到街上買菜,都受到了優待,弄得她很不過意。
       “小姐,少爺什么時候回家啊?”從街上買菜回家,小玲跟在后邊問道。
       “應該快了。”于氏一邊回應,頭腦一邊想著兒子,其實她盡管嘴上不說,可是沈坤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思念之情早就與日俱增。
       兒啊,早點回來吧。有道是十年寒窗苦,為了今日狀元及第,為娘知道你夜以繼日,哪天不是披星戴月?書都被你翻爛了,毛筆被你寫禿了多少支,燈油耗了多少兩……
       兒啊,你吃的這些苦只有娘親知道。
       兒啊,你是何等地幸運?想想你的好友汝忠滿腹經綸,可是蒼天不照應他,娘知道論才氣你遠不如他,但是娘親知道你一直在堅持啊!
       他爹,你知道嗎?兒子沒有讓你失望,沒有辜負你對他萬般疼愛,如今他考中了狀元,讓沈家揚眉吐氣了!
       可惜,你不在了,你要是在該多高興啦。
       “沈大人,這是你的行囊——”
       “好,放在那里。”
       遠在京都的沈狀元仿佛有心靈感應似的,坐在金碧輝煌的房間里,身著官服的他一個人待在到處雕梁畫棟的京都,心里卻空蕩蕩的。
       娘,我好想你!
       突然想起了遠方生他養他的父母,想起了漕運繁忙的運河邊的山陽縣河下鎮,想起了鋪著一條條青石的古板街。
       想到這里,他踱著方步來到了窗前。爹,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啊。
       爹爹,兒牢記你的囑咐,始終沒有放棄,今天兒幸運地中了狀元,成了萬眾矚目的幸運兒。爹你在天上能看到吧,兒知道都是你在天之靈保佑呢……
       此時此刻他顧不上想念妻子趙氏和兒子,沈大人收回思念親人愁緒,拿起折扇扇動了幾下,看到折扇上摯友吳承恩題的詩句,他一下子想起汝忠來……
       “汝忠,你在家鄉還好嗎?”沈坤站起身眺望著大河衛淮安府方向,一個人孤單地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京城,他感到特別地孤獨。
       他哪里知道遠在千里之外的汝忠此時心里是怎樣的苦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兩日白天他都不敢出門,唯恐那些尖酸刻薄的人在他背后說三道四指指點點的。可他知道眾口鑠金的道理,嘴長在人家身上,喜愛說什么他管不了,所以,他趁著夜色匆匆來到了沈府門前。
       果然,沈府今時不同往日了,門口裝飾也和平日里迥然不同,那燈籠也比往常大了許多,亮了許多。
       “吳少爺你來了,里邊請。”家丁一看吳承恩在門前徘徊,立即請他進去。
       “好的。”承恩走了進去,歷來號稱人杰地靈的山陽縣,如今名副其實了,只因殿試淮安山陽人沈坤被當今皇上欽點為狀元。
       這天大街小巷響聲不斷的鞭炮,還有鳴鑼開道的八抬大轎也前來沈府恭賀,就連平常趾高氣揚的鹽商們,對沈府上上下下都禮貌起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
       “奶奶晚上好!”承恩看到了沈夫人,連忙上前施禮。
       他在沈坤爹爹卓亭公遺像前畢恭畢敬地叩首:“沈少爺,您心心念念盼望著沈坤考上狀元,如今他真的考上了!”
       “他爹,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于氏忙碌了一天,看到汝忠,讓他坐在身邊后她拉住吳承恩的手說。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吳承恩忽然覺得芒刺在背,他爹吳銳走了,他在九泉之下怎能安心啦?!
       沈坤中舉后依然癡心不改一門心思讀書,每日聞雞起舞,他倆就像兄弟一樣常常交流心得,所以他寫的七律《贈沈十洲》完全是出乎真心。
       現在他倆真是天壤之別,沈坤貴為狀元,馬上就要去翰林院赴任,可憐自己仍然是一個貢生!
       告別了沈家少奶奶吳承恩回到了家里,想想今后自己與好友沈坤再見面不易,他思來想去提筆把這首七律一揮而就,翌日請府衙師爺順道寄到京都……
       沈坤狀元按制到了翰林院做修撰,穿著華麗的官服,進入畢生向往的翰林院,他感到了十分榮幸。
       看著陌生的同僚,沈狀元哪里會想到中狀元雖是天大的好事,如果是吳承恩中了狀元,做了他這翰林院修撰,那么就決不會有后來的悲劇發生了……
       只因為沈坤是個地地道道的書呆子,他為人太過執著,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十洲根本無法適應是表面上榮華富貴無比光鮮,其實暗地里波云詭譎,稍有不慎就會丟掉身家性命的大明官場!
       人生沒有如果,歷史豈容更改,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命,命時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汝忠有他的宿命,就像十洲也有他的宿命一樣……
       “沈大人你的信。”
       “謝大人。”沈坤一聽信吃了一驚,他一看是承恩的筆跡連忙打開。
       七律《贈沈十洲》散發著濃郁的墨香,汝忠那行云流水一般的行書勾起了沈大人對河下古鎮的思念……
       “那個新科狀元沒有拜望您?”戒備森嚴的嚴相國府內前來拜見的一位大人忽然說道,他看相國一言不發自己圓場說,“看來,這新科狀元有點拎不清啦!”
       “眼里竟敢沒有相國大人,他這官還能做嗎?”
       “哈哈哈——”
       時間就像河下古鎮運河水一樣滾滾向東流去,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三十七歲的沈大人按部就班地恪盡職守,這天他剛到翰林院就聽到同僚私下議論:“江北倭寇掠海州,擄殺二百余人。”
       海州,不就是淮安府嗎?一年不曾盡孝道的沈坤聽了心里一驚。可家鄉遠隔千山萬水,自己實在是鞭長莫及啊,他只能在心里祈求家人一切平安……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記載,二十三甲辰年(1544)正月,倭掠太倉,三月,分掠蘇松諸處,掠民舟入海,趨江北,大掠海門、如皋、通州,焚各鹽場,至揚州,殺一同知,殺一千戶……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17/171591888060430_473.jpg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18 11:57:57

第99回 衣錦還鄉傳封贈 母以子貴慰慈父

       上回書說小小倭寇猖獗,四月犯海寧,夜襲破崇明城,知縣唐一岑死之……

       朝野上下沸騰,卻無人處置,沈大人大惑不解。七月,日本來貢,朝廷卻之。其人利互利,留海濱不去。巡按御史高節請治沿海文武將吏罪,嚴禁奸豪交通,得旨允行。而內地諸奸利其交易,多中飽私囊,故不能盡絕……

       沈大人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他深感憂慮,特別是倭寇滋擾淮安,更讓他坐臥不安。

       是年秋闈沈大人任閱卷官,不料由于嚴嵩插手沈大人卷入案受誣陷不提。就在本年會試,朱曰藩、張侃、倪潤等人成進士。朱曰藩授鳥程縣知縣,張侃授行人,倪潤授南城縣知縣。

       桂榜發布后來到了十月,戶部左侍郎王大人為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

       這年冬,天氣異常寒冷,在翰林院為官三年的沈坤通過三年一次第一輪考查,沈坤父母獲“封贈”。

       “封贈”現代人很是陌生,她是古人特別喜歡的殊榮。狀元沈坤入駐翰林院,鄉試做閱卷官,雖卷入一些是非,然終究煙消云散。十洲初步感受到了官場的黑暗,始終感覺到有一雙黑手幕后操縱著一切。

       渾渾噩噩中過了三年來到了嘉靖二十三年科,沈大人父母獲得朝廷封贈。想想自己離家數年,高堂在上未能盡孝,這雖說是每一個在外做官人的缺憾,但是自古道忠孝不能兩全。沈大人想想即將回到淮安府山陽縣河下鎮梅家巷,眼睛一下子濕潤了。

       明朝為了彌補這個缺憾,漢代以后制定出一套相當完備的封贈制度,即由皇上封贈官員的父母甚至若干代祖上,作為對官員服務于朝廷,不能在父母膝下盡孝的一點彌補。

       官員的官爵封贈給他的父母甚或祖父母,在世者為封,去世者為贈,官員有何爵號品級,父母等就會得到相應封贈。

       朝廷又規定文武官員一品封贈三代,二、三品封贈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贈一代,其妻亦按不同品級封贈,稱誥命夫人,因官員的品級不同而名號略有不同,一品、二品稱夫人,三品、四品稱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因為子孫的功績而封夫人的,前面加太字,稱太夫人等。

       像沈大人這種進士出身,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如果服務三年以上,就可以向朝廷申請封贈,一般都會照章辦事,沒有不批的道理,差別只在于官員當時官位的高低會為父母爭來不同的封號。

       已故的卓亭公被尊稱為“翰林院修撰儒林郎",老先生經商出身何曾讀書應考,與翰林院何干?其實這就是沈坤職務。         

       沈坤的母親于氏自此在正式場合也會被稱為“太安人”,因為沈坤當時的翰林院修撰系六品職銜,所以她老人家可以稱太安人。

       千萬不可小瞧這一稱號,這是誥封,千金難求的。這種封贈是一種榮譽職銜,雖沒有實際權力,但他來自朝廷賞封,意義非凡。

       對于原本或者只是一介平民,或者經商務農的老父老母已經足夠了,從此可以榮耀鄉里,可以與士紳們交往,還可以與縣太爺之類的父母官敘敘品秩,充分滿足一下自己乃至整個家族的榮譽感。

       確切地說朝廷這種封贈對于官員的家人來說,才是兌現了的、實實在在的榮譽與利益。為了這場盛典,沈坤特意告假回鄉了。

       此時的明朝首都在北京,所以沈大人南下回淮安,沿著運河漕運通道直奔家鄉。

       站在大船頭眺望著南方,呼呼的西北風為沈大人送行。眼前浩瀚運河上碧波蕩漾,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水鳥在前面帶路,寬闊的運河上船來船往,這條京城命脈漕運繁忙依舊,此時此刻富庶的江南已在沈大人的想象中了。

       “大人,進船艙,天涼寒氣重。”

       “好的。”

       順流而上果然很快,一天多以后沈大人一覺醒來,他發現船已經進入淮安境內了。

       娘親,十洲回來了!

       此時浮光躍金,沈大人在心底深情地呼喚,看著高飛的小鳥他恨不能插上翅膀飛回河下古鎮,飛回沈府,飛回那個闊別已久的家,一解相思之苦。

       沈坤發現木船前方的河道漸漸變窄,臧家碼頭出現在視線里,這座碼頭興于明代中期。因為其時清江閘——大閘口,不再對民船開放,從南方北去的商旅及貨物,需要在閘口下游這里棄船登岸。“南船北馬舍舟登陸”即是此意,在大閘口就立上了這塊碑牌。

       京杭運河開鑿于隋煬帝時期,歷經多少朝代,自然就記載了多少的歷史興衰。其實運河原本沒有里外之分,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就是在昔日的淮陰,如今的淮安府穿城而過的。于是老運河被稱之為里運河,而新運河當然也就是外運河。

      京杭運河自北而南流經京、津、冀、魯、蘇、浙四省,貫通中國五大水系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全長1794公里。

      運河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織,極大改善中國南北之間聯系。淮河以南地區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國主要糧、棉、油、蠶桑、麻產區。這些地區人口稠密,農業出產率高,魚米之鄉生產潛力大。

       這條綿延南北的大運河修通,北京有了來自江南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和漕運保障,從而使京都的有效控制區域得以快速北移……

       “過閘了!”船家大喊一聲提醒客人注意安全,沈大人凝望著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的大閘口,通過那道大閘,運河上這道關口承載著厚重的歷史。

       沈大人站著船頭百感交集,嘴里吟誦起膾炙人口的詩作。



                淮安覽古
                  姚廣孝

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

屏列江山隨地轉,練鋪淮水際天浮。

城頭鼓勁驚鳥鵲,壩口帆開起白鷗。

胯下英雄今不見,淡煙斜日使人愁。

       沈大人目不轉睛地看著前方,木船劈波斬浪向前行進。運河兩岸光禿禿的,凜冽的西北呼呼作響,寒意漸濃沈大人進了船艙。

       記憶中沈坤還沒如此仔細欣賞運河兩岸風景,只不過冬季的運河一片蕭殺。若是春花秋月,則是另一番景致了。

       聽著嘩嘩的流水聲,沈大人心潮起伏,即刻就要上岸了,離家三年多的他怎能不激動萬分呢?

      “沈大人,河下御碼頭到了!”船家進艙笑盈盈地提醒。

      “謝謝船老大,這點銀子請笑納。”

      “大人,要不了這么多。”船家一看連忙說。

       沈大人說:“收下吧,今后還要船家多照顧呢。”

      “那,謝大人了,要用船您直接吩咐就是。”

       手下拿上簡單的行李,隨著沈大人下了船,踏在跳板上沈大人向岸上走。他貪婪地呼吸著久違的空氣,這空氣盡管很干燥,但是河下古鎮特有的氣息撫慰著游子。

       “你們看,來了一個大官。”

       “沈大人吧?”一個見過世面的老者上前行禮。

       “正是,您老是——”

       “老朽不值一提,狀元郎如今加官進爵衣錦還鄉,此乃河下之幸也!”

       “老人家言重了!”

       身著六品官服的沈大人則一上岸,就受到了河下古鎮來來往往百姓的注目。向東望去河下古鎮盡收眼底,北邊的聞思寺矗立在那里,沈大人想起孩提年代經常和汝忠到廟里玩。

       “大人,你家在哪啊?”手下好奇地打量著這個千年古鎮說。

       “跟我往下走。”沈大人官靴踏在寬寬的石板上,他的心一下子回到了夢中的河下,回到了故鄉。

       寬闊的湖嘴大道上幾乎看不到行人,沈坤拐進巷子向南,不一會兒來到了梅家巷。

       沈府門前突然響起了鞭炮,原來早有人跑到沈家通知狀元回來了!

       沈大人放眼望去,爺爺奶奶顫巍巍地站在門前,還有他朝思暮想的娘親于氏,幾年不見頭上早已染上了霜。

       “爺爺、奶奶、娘!”沈坤急匆匆地來到親人面前撲通跪在地上,“不孝兒十洲回來了,聽憑親人們責罰!”

       “快起來!”母以子貴的于氏上前扶起兒子,“兒啊,爺爺奶奶在家一直念叨著你。”

       “爺爺奶奶,孫兒哪天不是以淚洗面,這次回家好好陪陪你們!”沈大人動情地說。

       一家人謝過鄉鄰進了家門,沈坤仔細看著久違的家園,家竟是如此之親切。

       突然耳邊傳來鑼鼓的聲音,沈大人好奇地回頭望,只見家丁跑過來稟報:“沈大人,霍大人來訪!”

      “快快有請!”沈大人一聽連忙前去迎接,心想真夠快啊,我前腳剛進門,他就到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18/1716004680429395_726.jpg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19 19:20:08

第100回 父母官接風洗塵 欲上墳告慰慈父

       上回書說到沈府里熱熱鬧鬧迎接狀元回家,沈大人剛剛進門,家丁來報山陽縣令霍大人登門拜訪,沈坤一聽連忙吩咐迎接。

       “霍大人,沈某剛踏入家門,消息靈通?”沈大人迎出家門拱手道,只見霍大人身著官服,從旁邊四抬大轎下來。

       “沈大人高中狀元,如今入主翰林院,此乃山陽榮光,本縣特來道賀!中午與山陽一干人等在湖嘴大道酒樓上為大人接風洗塵,還望大人賞光。”霍大人回禮道。

       “沈某誠惶誠恐,感謝大人等盛情,待某處理完家事必定前往感謝,如何?”

       “如此甚好,知道沈狀元三年不曾還家,故而霍某先行告退。”霍大人說著上了轎子。

       “大人再會。”

       沈大人回到了家,三年了他差點忘記了家是什么樣子了,坐在客廳里,看著娘親身體還不錯,沈坤感謝蒼天庇佑。

       “爹爹!”突然一個男孩跑了過來,沈坤一看趙氏喜笑顏開地望著他。

       “沈熹,都長這么高了!在家聽你娘話沒?”血脈親情難以割舍。

       “聽的,不然爹問娘親。”沈坤感激的目光掃視著趙氏一眼。

       “娘親,這次我回來是因皇恩浩蕩,我申請的封贈已經下來。”說著沈坤拿出圣諭,嚇得一家人連忙跪下。

       “上天承運皇帝詔曰,新科狀元沈坤入主翰林院以來,兢兢業業,三年來心系社稷,鞠躬盡瘁,依祖制封贈……”沈大人把圣諭讀了,一家人的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

       “他爹,十洲不負你之厚望做了京官,如今為一家討了封賜,你貴為‘翰林院修撰儒林郎’,我也成了太夫人,我們沈家在河下鎮終于揚眉吐氣了!”沈夫人焚香禱告。

       “娘親,下午我想去祖墳一趟。”

       “如此甚好。”

       一家人聊著沈坤在京城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沈夫人一聽提醒道:“坤兒,千萬不能結黨營私,你不參加任何一派,做好你的分內之事即可。”

       “娘,兒謹記。”沈坤拉著娘親的手鄭重其事地回應。

       天色已近中午,沈大人告別娘親向湖嘴大道走去。大街小巷里鄉親們夾道歡迎,熟悉的人上前打招呼,百姓們都要來看看河下鎮出的狀元是什么樣……

       走在熟悉的石板路上,呼吸著河下街道上熟悉的空氣,沈大人只覺得往事歷歷。西邊的運河里不時傳來修長的汽笛聲,想想兒時和承恩偷偷在運河里洗澡,童年的快樂讓他至今難以忘懷。

       酒樓到了,沈大人抬腳拐進了酒樓,一抬頭卻發現山陽官員及富商一行列隊迎接:“恭喜沈大人,賀喜沈大人。”

       “折煞沈某了,謝謝父母官盛情。”

       霍大人笑著上前:“沈大人,樓上請。”

       “霍大人請!”兩人互相謙讓著,沈坤一看雙方難以達成一致,他一把拉住霍大人的手,兩個人齊頭并進上了樓,其他人看了高興地跟了上去……

       聽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吳府中正在寫東西的吳承恩抬了一下頭,他感覺今時不同往日,鞭炮聲為何如此熱情?

       于是好奇地挪動雙腳來到了打銅巷口,聽著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他才知道好友沈坤回鄉探親了。
      往日的種種卻上心頭,汝忠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做?他搖了搖頭回到了書房。

       “諸位我提議,這第一杯酒,大家一起歡迎狀元回家!”久經官場的霍大人端起酒杯站了起來致歡迎詞,“沈大人才高八斗,開創我山陽之先河,真是千年不遇的高才啊!日后還請沈大人多多提攜。”

       沈大人連忙起身感謝:“沈某愧不敢當,霍大人是我們山陽父母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霍大人是山陽百姓之福啊!感謝諸位替沈某接風,實在是感激涕零,不知如何表達感謝之情啊!”

       “沈大人,來,干杯!”

       酒樓包間里熱情高漲,大家你來我往,不經意間已酒過中長,幾杯酒下肚話自然就多了起來。

       “沈大人你入主翰林院三載春秋,想必對京城之事了如指掌,可否說一點給我們聽聽。”一個肥頭大耳的鹽商說。

       “哪里,大明朗朗乾坤,嘉靖皇帝一心求道,為了黎民百姓修煉長生不老之術。”沈大人如實說道。

       “大人,人都說皇上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你見過漂亮的皇后皇妃嗎?”山陽富商搖搖晃晃走了過來問沈大人。



       “請恕沈某愚鈍,迄今不曾見過。”沈大人臉色一沉回答后,富商自知無趣退下了。

       沈坤看一旁父母官閑著,他起身端起酒杯:“霍大人,感謝父母官為我破費,沈某借花獻佛,我們干一杯!”

       “應該的,今后還請狀元郎多多關照才是。”

       “言重了,職權范圍之內當仁不讓。”

      酒樓里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突然樓下有人發現窗戶被推開,有一位大人詩興大發,吟誦起詩歌:“淮水東南第一州,山圍雉堞月當樓。黃金印綬懸腰底, 白雪歌詩落……”

       而沈大人此時腦海中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中的那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了。他不想掃興,不提倭寇滋擾淮安狀況,這還是與汝忠探討一二吧。

       接風宴終于結束了,霍大人上了轎子揮手與沈大人作別,轎夫們一路向西上了運河大堤。

       “沈大人感謝賞光……”沈坤拱手送別其他人,回身踏上了湖嘴大道向東。

       眼前的景致不時喚醒他沉睡的記憶,闊別三年的河下古鎮依舊,論繁華不及京城半點,然沈坤卻思念成災。

       離家在外的游子都難免會有故鄉情懷,有多少次夜晚夢回故鄉,夢境里故鄉那山那水那人依舊清晰。故鄉,是每個游子心中的夢。

       回到了梅家巷的家里,沈坤躺在床上好好睡了一覺,一直到傍晚他才慢慢醒來,他不知道其間于氏來到房間多少回。

       “娘,我睡得太沉了,去祖墳。”沈坤不好意思地說。

       “沒事沒事,我兒三載在京為官,一定是累著了,”

       娘兒倆雇了一頂轎子,他們奔向墓地……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19/1716117612615997_899.jpg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20 09:31:08

第101回 執手淚眼互凝咽 報恩全家游京城

  上回書說狀元一家人直奔祖墳祭祖,但見墳地上哀鴻遍野,沈坤看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家丁打掃著墳墓,沈夫人放下祭品,點起了火紙在火盆邊念叨:“老爺,十洲他中狀元了,在京城當了官。”

       “爹爹,十洲不孝,未能守在娘身邊盡孝道。但是,兒始終不敢忘記爹爹教誨,十年寒窗終于不負您的期望。這次回來就是要告知您,皇恩浩蕩,追封您為‘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娘親封賜為‘太夫人’。”沈大人撲通跪在墳前聲淚俱下,妻兒也跟著他們跪在卓亭公墓前。

       “我們沈家祖輩均為軍籍,父親你在世經商,如今就像您期盼的那樣,結束了不軍不商的尷尬身份。兒嘉靖十年(1531年)中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您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沈坤拿過鐵锨將父親的墳頭上了幾塊新泥:“爹,十洲離開翰林院只為了封贈之事,不日就要回京復命,兒不能守在家人身前,還請爹爹在天之靈保佑我沈家平平安安。”

       從墓地回來天色已晚,站在運河堤岸上,眼前的萬家燈火是那么親切,沈坤對家人說:“你們先回去吧,我走走。”

       “爹爹早點回家。”沈熹大聲說。

       “知道了。”

       沈坤上了蓮花街向東走來到了竹巷街,他知道自己必須親自登門見摯友吳承恩,三年未見,在京城收到汝忠七律詩,心情特別激動,但同時又為摯友的懷才不遇深感痛惜。

       走在打銅巷里沈大人感到自己形單影只,偶爾傳來一兩聲犬吠。遠遠地他看到了吳府門前那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紅燈籠,燈籠上的吳字出自摯友之手。

       “汝忠在家嗎?”沈坤敲門大聲問。
       不一會兒門吱呀一聲開了,葉氏驚訝地作揖:“你是——”
       “嫂夫人,我是十洲啊!”
       “原來是沈大人啊,快里邊請!恭喜大人狀元及第,小女子這廂有禮了。”吳夫人連忙掉頭對內院高喊,“汝忠,沈大人來了!”
       吳承恩正沉浸在小說創作的世界中,突然耳邊傳來夫人的聲音,他一聽慌忙站起來,直奔門口迎接。

       “沈——”

       “什么啊?我是十洲啊,汝忠!”兩個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彼此對視著,此情此景恰似久別重逢的戀人一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了。
       吳承恩含淚望著昔日兄弟狀元及第衣錦還鄉,早已不是舉人,貴為京城六品大員,翰林院修撰。可再想想自己至今還是是老貢生,苦苦地掙扎在鄉試路上,始終命運不濟……
       十洲知道此刻一切言語都是多余的,此時任何提及自己的話語在汝忠這都是極度的炫耀,任何寬慰汝忠的話都是對他的傷害。
       承恩不肯恭維沈坤學富五車,更不會當著今日之沈坤面前傾訴自己的狼狽不堪,此時此刻沉默是最好的選擇。
       兩個人就這樣對視著,他們穿越了時間隧道想起了曾經共度的美好時光,想起了同船南下江南參加三年一度的鄉試,想起了他們一起上府學的快樂笑聲……
       “走,我們走走,去我家坐坐去。”沈坤提出建議。
       “好啊。”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他倆走出打銅巷向西走,兩個人還是保持著可怕的沉默。
       “鳳毛入學了吧?”已經要到梅家巷了,沈坤率先打破了沉默。
       “嗯呢,那年你走時他就開蒙了,如今在街坊郭秀才那兒讀書,都開始講《論語》了。”提起鳳毛汝忠才慢慢找回了感覺。
       “沈大人回來啦。”家丁上前行禮。
       “嗯,那天我回到家鄉,聽賤內夸鳳毛聰明呢。”沈坤看著承恩恢復如初,他們穿過院子來到了書房,十洲他笑著說道。
       “哪里話,是有點小聰明,倒也像我過目不忘了,但就怕最終像我這樣,百無一用啊!”自卑的汝忠說著說著又要把天聊死。




       “汝忠,你這話我就不愛聽了,我早就說過論才學山陽縣哪怕是江南,誰不仰慕你的才華?你只是時機未到而已,千萬不能妄自菲薄,這種喪氣話兄臺今后不要再提。”沈坤有點生氣了,他說的話發自肺腑,吳承恩聽了不再提及。

       他知道昔日的摯友是在為他打氣,內心感激萬分,可是他卻難以啟齒。這時,沈坤再次打破僵局真誠地說道,“汝忠,今天我與內人有件要事與兄臺商量一下,還請兄臺不要駁我面子啊。”

       “哪能呢,看你說的。有什么事,你吩咐便是,何須如此鄭重其事?”吳承恩不好意思地說。

       “此事鄭重是應該的。”沈大人說著站起來吩咐小玲請夫人。

       “太安人,汝忠給您請安了。”汝忠一見于氏蹣跚走來,連忙上前行禮。

       太安人揮了揮手:“大可不必。”

       沈坤見夫人陪著娘親坐定,他又說道:“汝忠,我們倆早就兄弟相稱,不是親兄弟勝似親親兄弟。現今小女已經長大,太安人和我賤內都喜歡鳳毛這孩子,如果你和嫂夫人沒意見,沈家想把這姻親就此定下,閨女今年九歲,你見過的。”

       吳承恩聽沈坤說出這話,他眼里噙著熱淚,此時此刻他放下了所有的矜持,居然當著沈家人的面嚎啕大哭,一下子沈坤不知所措。

       沈坤知道承恩從來沒在人前如此失態,的確這是汝忠第一次在人前哭成這樣!只因為他太感動了,沒想到沈坤如今高中狀元,貴為翰林院六品修撰,居然還主動提出兩家結親的事情來。

       沈坤完全可以不提這事,可現在太安人還有沈夫人都出面了,這說明沈家上上下下早就商量好了,承恩怎能不激動呢?

       “汝忠,別啊——你什么意見?”十洲催促道。

       “好,只要你們不嫌棄!”汝忠用袖子擦著眼淚。

       “我們怎會嫌棄聰明可愛的鳳毛呢?”趙氏接過話茬說,“娘,你說是不是?”

       太安夫人喜笑顏開地說:“嗯,嗯,嗯!”

       “汝忠,今天我們兩親家必須喝一杯,不醉不歸啊!”沈坤即刻吩咐家人準備……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20/1716168665921536_939.jpg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21 06:46:48

第102回 孝子沈坤報娘恩 婆媳乘船回河下

       卻說沈大人回京城時間已到,這天早上河下鎮西御碼頭吳承恩來送行,太安夫人和沈夫人一起回京城。

       吳承恩傷感地說:“十洲,此一別山高水長,不知下回再見會有何年何月?”

       “親家,你我鴻雁傳書,常常見面!”沈坤站在船頭深深鞠躬,感謝兄臺前來送行。

       “一定!”

       大船逆流而上,岸邊纖夫們在河邊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那震耳欲聾的號子響徹在河兩岸。

       “再見!”吳承恩奔跑著不停地揮手,船上沈大人也不停揮手,直到兩個人的影子漸漸模糊。

       汝忠望著河面上一會兒高飛,一會兒貼著水面飛行的潔白的鳥兒,他多想化作一只飛鳥伴沈老弟同行啊。

       兩天后沈坤回到翰林院復命,太安夫人和他妻子趙氏,還有貼身丫鬟小玲在沈坤住的花園里,她們感到無上榮光。

       北京,太安夫人第一次離家這么遠,來到了明朝皇帝待的京都,滿目繁華讓她和兒媳婦感到真像進了仙境……

       翰林院同僚王材以詩送沈坤:

漢殿賢科第一人,玉堂分袂戀休辰。

宮袍繡引清淮晝,御誥鸞回碧海春。

暫喜潘輿隨彩鹢,正逢孟筍簇霜鱗。

喧喧河上迎仙者,珍重階前報主身。

       沈大人閑暇之時特地帶著太安夫人她們游覽了天壇,遠距離地看了皇宮。那氣勢恢宏的皇家建筑,讓婆媳倆嘆為觀止。

       京城太大了,太安夫人只覺得目不暇接,幸虧有媳婦陪著,小玲攙著,要不然太安夫人真受不了這番折騰。

       “娘親,今天我帶你們去看看長城。”沈坤看了看天氣不錯,他特地雇了頂轎子,一家人向八達嶺奔去……

       “傻兒子,娘這腿腳還能爬那個?”

       “娘親,有我呢!”

       站在高山腳上看著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太安夫人驚詫不已:“這可了不得了,這得花多少銀子?”

       她老人家一番話把沈大人逗樂了:“娘親,這不是錢那么簡單。”

       沈坤說起了長城的掌故:“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筑的軍事防御工程,亦稱邊墻,區別于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祁連山東麓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的一百五十六個縣域,總長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墻體的長度為六千二百五十九點六公里;壕塹長度為三百五十九點七公里;天然險長度為二千二百三十二點四公里……”

       “你快別說了,你說了娘也記不住。”于氏打斷了兒子的介紹。

       “娘,來都來了,我們爬一小段長城,感受一下,也不枉您跨越千山萬水來北京一回不是?”趙氏慫恿道。

       “娘,你兒媳婦說得有道理。”

       “好,娘就依你們——”太安夫人想想有道理,于是一家人緩緩向上攀登。

       站在長城上手扶著長長的條石,太安夫人突然說:“咦,這石塊和我們湖嘴大道上的條石很像嘞。”

       “嗯,娘親說得有點道理,河下大街小巷鋪的條石就是來自北方,商人們做生意空船回去時候一點一點帶到河下的。”沈坤解釋道。

       “難怪呢!十洲,娘這輩子知足了,這么大的紫禁城我也來過了,夠本了!”望著藍天白云,太安夫人感慨萬千。

       “娘,你這身子骨,活八十歲沒問題。”
       于氏在北京開了眼,她知道不能待在京城太久,況且她每天都想著河下那個家,想念她的孫子孫女們。
       “娘,你非著急,我說再玩兩天走不行嗎?”沈坤拉著娘親的手說。
       “兒啊,打小你就孝順,這些娘都知道。你安心做事,家里有我和你媳婦呢。”太安夫人笑著對兒子說,“明早我們就回家了,只是你一個人在京城,娘倒真不放心。”
       “娘,沒事,我一個大男子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婆娘不在身邊,家哪像個家啊?”于氏望了一眼媳婦說道。
       “娘,沒事的。”沈大人把一封信交給趙氏說,“這封信回到河下,你就交給汝忠。”
       “嗯的。”
       北京的冬天風特別大,天氣特別寒冷,空氣里還常常帶著沙子,于氏特別不習慣。
       晚上趙氏和沈大人少不了溫存一番,趙氏躺在男人的胸懷里,她和男人說著悄悄話,心里自然萬般不舍,可是家里事情不能耽誤,孩子們還小她實在不放心。
       “十洲,京城天氣冷,和老家一點也不一樣,一定要保暖啊。”
       沈大人捋著夫人的秀發說:“我你還不放心,身體好著呢,娘歲數大人,家里就都交給你了。我在這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你在家就不一樣了,夫人受累才是真啊!”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沈大人攙著娘親的手來到了碼頭,親自把她送上船后說:“娘,您在家不要操心,一切有你媳婦呢,萬一有什么事,來信告訴我。”
       “知道了。”
       “開船嘍!”他們正告別著,船家大喊一聲。
       “兒子,你回吧,我們走了!”于氏揮了揮手,沈大人站在岸邊看著白帆慢慢升起,船和岸的距離越來越寬了,看著娘親顫顫巍巍的身影,他的鼻子突然一酸,兩行熱淚順著臉頰慢慢流下來。
       “娘,保重啊!”
       沈坤站在岸上久久地凝望著漸漸遠去的白帆,于氏站在船上心疼地說:“這個傻兒子,還站在那兒不冷嗎?”
       趙氏知道男人那是舍不得娘親,六十四了,沈坤和她都知道娘親還能活多久,誰都難以預料……
  “娘,咱們到家了!”兩天后的早上,太陽有爬上枝頭的時候,沈夫人和娘親晚上回到了河下古鎮,幾天離開家她倆覺得仿佛有幾年。
       “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還是家好啊。”于氏感慨道。
       “下船了!”船家放好了跳板,沈夫人攙著太安夫人慢慢上了岸。
       眼前炊煙裊裊,河下古鎮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景致出現在她倆的視線里,沈夫人貪婪地呼吸著家鄉的空氣:“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啊!”
       “不什么啊?!”
       “太安夫人早!”酒樓老板出來買菜,他一抬著看到了沈大人娘親連忙上前行禮。
       “早,你買菜啊?”
       “是啊,您這是從京城回來啦?”
       “嗯,千好萬好還是家好。”太安夫人深有感觸地說。
       “沈大人真是個孝子,太安夫人有福分。”
       “這倒是不錯。”
       太安夫人和媳婦走在湖嘴大道上,街道上不時有人和她打招呼,太安夫人的心情好極了……
       拐進了梅家巷,沈夫人把老太太送進府,她大喊:“小玲,小玲!”
       “夫人,你回來啦!”小玲聽到了聲音,她笑呵呵地從房間里出來,上前攙著老太太。
       “嗯。”
       “娘!”幾個孩子聽到了動靜都圍過來。
       趙氏連忙打開包袱,拿出好玩的好吃的分給孩子們,幾個孩子高興壞了,有些東西他們從來沒見過,跑旁邊玩去了……
       “小玲,你去做件事。”沈夫人坐下歇息道。
       “小姐,有事你盡管吩咐。”
       “這幾個孩子在家這些日子還好吧?”
       “少奶奶,他們一個個好乖。”小玲滔滔不絕敘述著。
       “來,我要你去送封信。”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21/1716245203341410_384.jpg

一夢河下 發表于 2024-5-22 09:14:52

第103回 吳承恩感激不已 翔龍深夜拜沈府
      小玲手提燈籠走在巷子里,那條小黑狗和她形影不離,她來到打銅巷里頭敲響了吳府的門:“吳才子在家吧?”

       “誰呀?”葉夫人聽到一個女子的聲音,她好奇地來到門前。

       她一看是沈夫人貼身丫鬟小玲,連忙笑盈盈地說:“小玲,有什么事?”

       “夫人,我家沈老爺從京城捎封信給吳才子。”小玲說著遞上一個二黃色信封。

       “好呀,給我吧,我家那位外出還沒回來。”

       “好的,我走了,夫人留步。”小玲蹦蹦跳跳跳地向西走去,小黑屁顛屁顛跟著后邊跑著……

       “小九,我回來了。”天黑了吳承恩晃晃悠悠地回家了。

       葉氏聽到動靜出來,她看到男人如此一如既往地搖頭:“唉,醉生夢死,樂不思蜀啊。”

       她吩咐丫鬟倒好了醒酒湯,坐在桌子邊唉聲嘆氣。吳承恩坐到桌前,端起桌上的一碗湯一飲而盡。

       突然,他看到桌上有封信,拿起信一看是沈坤的筆跡,連忙打開信看起來……

       “看看你那親家,人家狀元及第,如今風風光光地在繁華的北京城做大官,跟親家比比,你怎還……”

       吳承恩知道,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沈坤在京城繼續在翰林院做官,閑暇時他突然想起故鄉山陽縣,為什么會叫山陽縣呢?他查閱史料刨根問底……
       各位看官想必都知道,古時候常以山水與陽光的向背給城池命名,山南為陽,水南為陰。《陋室銘》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陽縣因在“缽池山”南而得名。
       相傳東周靈王泄心的太子王子喬,名晉,父子不和子喬修煉三十余載得道成了仙。有天,他到了淮河邊一山地,但見眼前地勢深遠遼闊,朵朵祥云環繞,一打聽此此山名為缽池山……
       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廣陵、臨淮二郡改為臨淮、廣陵、山陽等五郡,山陽郡治所在山陽縣。時射陽與山陽并存,分屬臨淮、山陽二郡。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在該地區設立楚州,治淮陰。
      公元621年,也即唐朝建立后,設立東楚州,治山陽縣。公元624年,東楚州改稱楚州,仍治山陽縣。宋初,山陽縣東南境至射陽湖,與寶應、鹽城分湖為界;西南至石鱉山;縣西界與淮陰縣犬牙交錯。公元1283年,也即元朝建立后,并淮安、淮陰、新城3縣入山陽,山陽縣地域兼及數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山陽縣作為附郭縣,北濱淮河,西及高家堰,東南跨射陽湖,東北至馬邏、廟灣鎮、羊寨子,與元朝時期基本一致。明朝時期,朱元璋設立淮安府,治山陽……
       沈大人又回憶起這次從家回京城時路過板閘,河道上有一個關卡名叫鎮海關,字和榷關、鈔關等齊名。
      明天啟《淮安府志·建制志》對淮安所屬各州縣鄉鎮區域有詳細記載。山陽(今淮安區)縣城外主要有:板閘鎮、清江浦鎮、廟灣鎮、馬邏鎮、北沙鎮,共五個鎮。
       板閘,距山陽城西北十五里,本來是一個很小的水利設施。明永樂十三年(1415),平江伯陳瑄著力治理運河與淮河交匯口,組織軍民入役,沿故沙河遺跡重新開鑿清江浦河,自淮安西門抵達板閘,為節制運河水位而建的一座小閘,因當年修建時間倉促,臨時用木板建成,次年才改為水閘,用塊石砌成,但人們一直稱為板閘。
       據《續纂淮關統志》卷4中《鄉鎮》記載:“板閘鎮,淮城西北十二里,即平江伯陳瑄開挑運河所建四閘之一也。面湖背海,左江右河,鎮居其中,為南北舟車之要道,故于此設關焉,臨閉市廛密布,河南北居民數千,關署鎮坐于北。而東街、南街、前后西街,鋪戶紛紜,人語雜音,賴關務以資生者,幾居其半。“又據《重修山陽縣志》批:“關榷之設,始自明代。一為戶部鈔關,駐板閘;一為戶部儲糧;一為工部抽分,駐清江浦。“淮安關(又稱淮安榷關)的關樓三層,雄踞運河東岸,運河西庫也有大量關上用房,明清時期,淮安關組織機構龐大,轄區范圍較大。
       據《續纂淮關統志》載:板閘為“明平江伯陳瑄開挑運河所建四閘之一也。面湖背海,左江右河,鎮居其中,為南北舟車之要道,故于此設關焉”。
       淮安板閘是因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平江伯陳瑄在治理運河與淮河交匯口時,為節制運河水位而修建的一座小閘,當年因修建時間倉促而臨時用木板建成,次年才改為石閘,但人們仍稱其為板閘。板閘原本是一個水利設施,后因距其西北三里處即移風閘,兩閘相距很近,板閘又被稱為上移風閘,且由移風閘官兼管。明宣德四年(1429年),政府于淮安設立鈔關,因板閘位于運河沿岸重要商貿通道,故將鈔關設立于板閘。
      
       “故土難離,故土難離啊!”沈坤站在窗前,看著天空中的明月感慨萬千。

      “沈大人,李大人來訪。”手下人報告。

       李大人,哪個李大人?沈坤滿腹狐疑地想道,他來到客廳看到一個男子正背對著自己,盯著堂上的丹青仔細欣賞著。

       “李大——”沈大人見狀開口打招呼。

       那男子轉過身來對著沈坤,沈大人一看來人驚呆了:“翔龍,怎么是你?”

       “十洲,你還認得我?”一臉滄桑的翔龍驚訝道。

       “自然了,你我同窗數載,我怎能忘了你?”沈坤連忙上前拉住李大人粗糙的手,“快坐下,我來京城到處打聽你的消息,都沒人知道你這人,這到底怎么回事?”

       翔龍看著沈坤著急的樣子,趕緊解釋道:“那年承蒙義父舉薦,我來到了京城,不想是在那嚴蒿手下聽差,本以為從此飛黃騰達,不曾想嚴蒿位高權重,他看我成不了他的心腹,于是找了個借口把我發配到荒無人煙的西北……”

       “想不到這些年你竟然如此不濟,難怪剛才我都有點不敢認你了。”沈大人撫摸著翔龍的手,“苦了你了。”

       “可憐孩子也跟著我們受苦了。”李大人嘆息道。

       “侄兒叫什么?”

       “李元虎。”

       “這名字霸氣,夫人呢?”

       “在門外候著呢。”李大人放下茶杯說。

       “翔龍,你這做的叫什么?”沈大人對手下說,“快,去把門外夫人請進府來。”

       “是,大人。”

       不一會兒李夫人來到了客廳,沈大人馬上起身相迎:“嫂夫人莫見怪,怠慢了。”

       細心的沈坤感覺到昔日如花似玉的李夫人幾年不見,明顯黑了不少。

       “沈大人,你這狀元府就是不一樣。”李夫人坐在男人身邊,看著雕梁畫棟的布置深有感觸地說道。

       “幾年沒見到你們,十洲甚是掛念。”沈大人真誠地說。

       “我們在邊塞聽說了沈大人高中狀元,真替你高興。只是汝忠,太可惜了,明明才高八斗,運氣太差了。”翔龍惋惜地說道。

       “是啊,府學里誰人不知汝忠的才學?!”沈大人義憤填膺道。

       “剛才,我看你這字畫,一眼就認出了汝忠的筆跡。你看那筆力遒勁,這幅山水讓我想起了河下古鎮啊!”翔龍指著正面墻上的字畫說。

       “說得不錯,這幅中軸山水正是汝忠杰作,真的懷念我們在山陽的那段時光啊。”沈大人諸物思人。

       “老爺,飯菜準備好了。”

       “哎嫂子,翔龍說你與嚴蒿有血海深仇,是真的嗎?”沈大人酒桌上喝了幾杯后推心置腹地問。

       “沈大人,說來都是淚啊!”李夫人端起酒杯一掀,她咬牙切齒地說道,“滅門之仇不報誓不為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https://magimg.hao0517.com/pic/20240522/1716340486395464_627.jpg
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原創章回小說:文狀元抗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