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淮安!《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發布
5年內,南京與都市圈內各城市1小時通達,探索推出“暢游都市圈”“惠民一卡通”,開展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試點……近日,江蘇、安徽兩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國家層面批復同意的第一個都市圈發展規劃,標志著南京都市圈建設上升到新的戰略高度。4月16日,江蘇、安徽兩省共同舉辦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了事關3500萬人的利好,未來南京都市圈關于交通、民生、產業等方面的多重利好將接踵而至。△發布會現場
目標
到2025年,都市圈人均GDP要超過15萬元
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和句容市,揚州市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和儀征市,淮安市盱眙縣,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馬鞍山市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和縣和當涂縣,滁州市瑯琊區、南譙區、來安縣和天長市,宣城市宣州區,面積2.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000萬。規劃范圍拓展到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壇區和溧陽市,總面積6.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500萬。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在會上介紹,《規劃》提出了“一高地一中心一區一圈”的戰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創新高地、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資源配置中心、全國同城化發展樣板區和高品質宜居生活圈。結合戰略定位,立足南京都市圈基礎條件,著力體現現代化都市圈內涵要求,充分考慮需要和可能,分兩個階段提出發展目標。第一階段是瞄準全國,到2025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設水平全國領先,基礎設施一體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過15萬元。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城際“斷頭路”全面消除,省際航道更加暢通,都市圈軌道交通基本成網,南京與各城市之間實現1小時通達。
——產業創新融合協同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南京具有全球影響的創新名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區域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一批具有國際高端引領性的超千億、萬億級地標性特色產業集群基本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到55%以上。
——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生態網絡基本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成效顯現,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區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以上。
——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穩步提高,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
——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多層次多領域協商合作機制更加健全,營商環境大幅提高,協同創新、園區共建、產業分工協作、生態補償和環境損害賠償、重大自然災害防御、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協調機制更加完善。
第二階段則是瞄準世界,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基礎設施
5年內,南京與都市圈內各城市1小時通達
在基礎設施方面,《規劃》重點要求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構建內外暢通立體交通網,共建“暢達都市圈”“智慧都市圈”。具體來看,到2025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城際“斷頭路”全面消除,省際航道更加暢通,都市圈軌道交通基本成網,南京與各城市之間實現1小時通達。
比如在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方面,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等,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建設,打造互聯互通、便捷通勤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南沿江、寧句等項目建設,推進沿江高鐵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合肥至新沂段、南京至淮安、南京至宣城、南京經儀征至揚州、鎮江市域句容至茅山線、揚鎮寧馬城際鎮江至馬鞍山段等項目建設等。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笪藝武在會上介紹,安徽已經排定了今年的重點工作,在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方面,包括推動沿江高鐵合肥—南京—上海段開工建設,加快寧滁城際、寧馬城際、來六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建成通航蕪湖宣州機場等。
公共服務
打造健康都市圈,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
《規劃》的背后,是進一步便利老百姓的“都市圈生活”。不僅是交通上的互融共通,在公共服務方面,《規劃》提到要重點推動教育醫療、文化旅游、就業社保和區域治理一體化發展,加快優質公共服務均衡普惠、整體提升,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
比如,《規劃》提到要打造健康都市圈。統籌推進都市圈醫療衛生資源優化布局,鼓勵采取合作辦院、組建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對口支援等形式,擴大優質資源覆蓋范圍,推進醫療衛生大數據開放共享。完善都市圈醫療協作體系和預約掛號平臺,推動檢驗檢查結果共享和互認。完善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信息溝通和應急聯動機制,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有序推動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等統一等。
在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方面,協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促進資源優勢互補和有序流動,推動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依托各城市優質學前教育、中小學學校資源,推動建立區域和跨區域教育集團、學校聯盟,鼓勵開展城鄉區域學校牽手幫扶,引導名校在都市圈內開辦分校,推進校長、骨干教師交流等。加快社會保障接軌,開展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試點
《規劃》還提到,加快社會保障接軌。提高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效率,加快推進養老保險關系和失業保險關系順暢轉移。加強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養老保險信息交換,開展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試點,鼓勵各城市開展多種形式的養老合作。推動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建立住房公積金異地信息交換和核查機制,推行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在區域內探索實行互認互貸。推動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業務延伸到城市“五險一金”及其他公用事業繳費領域。
探索推出“暢游都市圈”“惠民一卡通”“高鐵+旅游”等產品
都市圈的發展帶給老百姓的利好還體現在文化旅游上。比如《規劃》提到,共建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依托名河、名湖、名山、名城和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推進全域旅游和大眾旅游發展,共同打造一批高品質休閑度假旅游區和度假勝地,融入大運河文化帶一體化建設格局。
聯合打造都市圈旅游形象品牌,依托新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旅游聯合推廣活動,探索推出“暢游都市圈”“惠民一卡通”“高鐵+旅游”等產品。繼續舉辦寧鎮揚馬滁旅游聯合促銷年會,共同辦好南京名城會、揚州世園會、宣城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滁州中國農民歌會、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等活動。
城鄉融合
完善南京積分落戶制度,全面放開其他城市和建制鎮的落戶限制
在城鄉融合方面,南京都市圈將重點推動城鄉要素跨區域合理配置,協同建設現代化城市和特色田園鄉村,率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在促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方面,《規劃》提到,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南京積分落戶制度,逐步將就業居住年限作為積分的主要依據,推動長期工作生活的人口便捷落戶,全面放寬緊缺技能類人才落戶限制。全面放開其他城市和建制鎮的落戶限制。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遷移政策,探索實施南京都市圈內城鄉居民戶口通遷制度。全面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
一圖讀懂規劃全文▽https://p2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f8478c0a45f243ffaa17e44916065e03
https://p6-tt-ipv6.byteimg.com/origin/pgc-image/77a084b0cb564eb9bf2e89f8a7924927
https://p6-tt-ipv6.byteimg.com/origin/pgc-image/41246bddf75d4a4da69b20063bc7fe0e
https://p6-tt-ipv6.byteimg.com/origin/pgc-image/51a236c6e7f94c31bf047a3a7639c0fd
一起期待吧!
來源:《南京都市圈發現代快報+/ZAKER南京展規劃》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