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9月25日,一項重要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正式面世。該文件強調了將高質量充分就業置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將其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抓好就業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既關系家庭幸福,也關系國家長遠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新征程上進一步做好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必須為就業者充分就業搭建技能提升的平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就是要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更好適應市場需求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是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職業技能培訓政策體系,開展常態化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穩步擴大針對不同群體的培訓規模,支持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突出技能人才培訓、急需緊缺人才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儲備技能培訓、通用職業素質培訓。完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二是多元化推進職業技能培訓供給。構建以公共實訓基地、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為主的多元培訓載體,充分發揮企業職業技能培訓主體作用和院校培訓資源優勢,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機制。三是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引導培訓資源向市場急需、企業生產必需等領域集中,規范開展訂單式培訓,健全培訓監督評價考核機制,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推進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薪酬、表彰等激勵政策。五是提高勞動者職業素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勞動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培養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意識。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必須為創業者競相創業營造寬松發展的環境。只有創業才能帶動就業。要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就是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培育接續有力的就業新動能,放大就業倍增效應。一是不斷優化創業環境。深化創業領域“放管服”改革,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提升企業開辦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二是加強創業政策支持。加大對初創實體支持力度,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提升初創企業持續發展能力。提供場地支持、租金減免、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扶持。加強培訓學習、創業實踐、咨詢指導、跟蹤幫扶,打造全生態、專業化、多層次的創業服務體系。三是激發勞動者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支持大學生創業,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鼓勵引導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人員返鄉入鄉創業。四是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就業需求,帶動更多勞動者依托平臺就業創業。打造就業容量大的數字產業集群,推進傳統線下業態數字化轉型賦能,創造更多數字經濟領域就業機會。健全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持續開發新職業,發布新職業標準。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必須為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體制機制上的保障。健全勞動法律法規,健全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就是要優化勞動者就業環境,提升勞動者收入和權益保障水平。一是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健全勞動法律法規體系,完善勞動關系工作體制,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二是改善勞動者就業條件。健全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三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勞動爭議調處,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加強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用工指導,依法查處招聘過程中的虛假、欺詐現象,強化勞務派遣用工監管,督促企業落實工時、休息休假等勞動標準,完善欠薪治理長效機制。四是加強勞動者社會保障。持續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五是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加快落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適應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提高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保障水平。規范平臺企業用工,明確平臺企業勞動保護責任。 就業是永恒的課題,承載著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楊文龍)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