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 鼓起父老鄉親“錢袋子” 開拓鄉村振興“新路子”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我國幅員遼闊,地形錯綜復雜,生態類型多樣,造就了豐富多彩的地域鄉土文化資源,孕育了大量具有“土”的基礎和“特”的優勢的鄉村“土特產”,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價值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文中強調,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而能否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高度關系鄉村振興的實際成效,重中之重就是要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在“土”字上謀出路,在“特”字上花心思,在“產”字上下功夫,鼓起群眾“錢袋子”,開拓振興“新路子”。念好“土”字訣。堅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強化鄉村振興組織保障和組織優勢,夯實“土”堡壘;聚焦破解村級干部結構不優、素質不高等問題,持續優化提升村級干部隊伍綜合素質,優化“土”隊伍;大力挖掘本土特色產業、特色農產品等,通過創新“支部+企業+基地+農戶”利益銜接機制,做強“土”品牌;把人才引育作為重要抓手,發揮組織引領、政策吸納等作用,持續招引本土大學生、優秀企業家等人才回鄉創業,培育“土”專家。打好“特”字牌。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既要扎根本地,找準最能體現地域特點、當地風情的產品產業,又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明晰自身優勢,找準著力點。既深挖地域生態和文化價值,又避免同質化競爭,在提升品質、打造品牌上下功夫,謀求差異發展,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對于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各有不同的地方來說,還要充分考慮土地、水、氣候、地理等因素,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走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之路,實現“特”字當先,推動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唱好“產”字歌。提高“土特產”價值,進一步增強農業產業鏈建設,在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主要環節發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做好“土特產”文章要強化知名品牌培育,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加快制修訂鄉土品牌標準、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標準和農村新業態標準,以質量信譽為基礎,重點推進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等品牌培育建設,創響一批鄉村特色知名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進一步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聚焦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體現的是發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土特產”闖入大市場、延展產業鏈,不僅扎扎實實鼓起了鄉親們的“錢袋子”,也開拓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放眼廣袤鄉村,小蘋果、小茶葉、小木耳、小黃花……一個個“土特產”已儼然變成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鄉村全面振興的壯麗畫卷正在華夏大地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鋪展。(劉學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