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淮安一14歲少女...
住院期間,經過半個多月的家庭治療、物理治療等治療手段,25日,14歲的淮安少女小美(化名)在奶奶陪護下,在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辦理了出院手續,而此前,她因用刀片對自己的手臂多次實施自殘行為,導致手臂上傷痕累累、留下的割痕觸目驚心。14歲少女為何屢次自殘?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心理科五病區主任楊林告訴記者,根據小美及其奶奶的自述,以及醫院的診斷,小美因種種原因患上抑郁癥。14歲少女手臂割痕觸目驚心
孩子在家自殘,用刀片劃手臂,醫生請你救救她……據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楊林回憶,半個多月前,小美在奶奶的陪護下來到心理科就診,相對于奶奶既心疼又焦急的眼神,14歲的小美神情倔強,顯得滿不在乎。
14歲少女小美(化名)手臂上割痕觸目驚心。
小美用刀片割自己手臂,作為心理醫生的楊林說,雖然他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當挽起小美的衣袖,眼前的一幕讓他心里一陣酸痛:十多條深淺不一、新舊交替的割痕著實讓人觸目驚心。當問及為何選擇自殘時,小美只是很輕蔑地說了一句:“因為成績不好啊。”說完便用衣服捂住頭,拒絕溝通、一言不發。看著小美的舉動,楊林明白,小美的心結絕不在于成績差,要想讓小美打開心扉,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必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療手段。于是他立刻安排對小美進行檢查,根據各項檢查及專業的心理測試結果,小美被診斷患有抑郁癥。
面對診斷,小美的奶奶顯然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她不明白為何在家吃穿不愁的孩子怎么會得抑郁癥。激烈的情緒之下,她一邊推搡著小美,一邊哀怨道:“你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小美則是神情漠然,一言不發,眼神里卻是充滿恨意。為了小美的身心健康,楊林告訴奶奶,為了防止小美再次出現自殘現象,建議住院治療。
心理治療室里她說出自殘原因
小美住院期間由奶奶陪護,然而病房中經常傳來她和奶奶的爭吵聲。一天,奶奶又因為某件小事在指責小美,而小美則雙手抱膝坐在床上,任憑奶奶對她數落。楊林看到后及時進行了勸導,并將小美帶到心理治療室進行疏導。
交流過程中,小美漸漸放下了戒備。她告訴楊林醫生,自己左手先天殘疾,幼年時父母離異。自那以后,她便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因為自己的先天殘疾,她覺得家中所有人都有些嫌棄她。奶奶性格強勢急躁,經常因為小事對她吼叫,爺爺對她更多地則是不管不顧。幾年前,小美的父母分別再婚有了孩子,對她的關注度更加減少。
14歲少女小美(化名)手臂上割痕觸目驚心。
小美說,小學時她努力學習,希望用好成績博得大人的關注,好在功夫見成效,她的成績名列前茅,學習便成了她的心靈寄托。然而上了初中之后,好像身邊的人都開始發力,任憑自己如何努力,考試成績卻總是在中游徘徊,原本一顆驕傲的心漸漸被磨得沒有自信,她也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成績的下滑,讓家人更不喜歡我,老師和同學也在慢慢孤立我,我心中的委屈和憤懣無處傾訴,只能選擇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心情也會好一點。”小美雙眼噙著淚水說道。
希望家庭、學校、社會攜手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找到癥結之后,楊林主任及醫療團隊根據小美的病情及各項檢查結果制定了以藥物治療為基礎,聯合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的專業治療方案。楊主任介紹,小美的情況比較特殊,家庭因素是引發她現在狀況的重要**,因此在治療中也加入了“家庭治療”——醫生、小美、奶奶三方面對面進行心理疏導,以求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據楊林主任介紹,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越發普遍。《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隨著年級增長,抑郁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8月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中,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心理行為問題的困擾。
楊林主任表示,心智還在發育中的青少年非常敏感,他們用自己的心感知著周遭事物,但是不會自我調節,不懂得如何正確釋放自己的情緒。如果不及時疏導,很容易導致嚴重的后果出現。因此,及時發現青少年抑郁的預警信號,盡早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幫助孩子應對抑郁情緒,避免孩子發展成嚴重的情緒障礙尤為重要。如果不能解決,要立即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攜起手來,共同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來源:紫牛新聞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