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米養活我長大
水韻蘇米•味稻天成”主題征文:蘇米養活我長大金國春 我是地地道道的蘇北老淮安人,出生在淮城龍窩巷內的一位老娘(接生婆)家里,生活生長在淮城南門口古城墻腳下的更樓東街。我家東邊不遠就是包括龍光閣、巽關景區在內的古城墻遺址公園,可以說我是吃著蘇米、喝著文渠水長大成人的。 冥冥之中,注定我這一生與蘇米有緣。聽長輩們說,母親在生我之前已經孕育過五個孩子;57年前,母親生我的時候已經40多歲,身體又不好,所以沒有一點奶水;家里孩子多,條件差,為了養活我,祖母每天用蘇米熬制濃稠的米湯,倒入奶瓶中喂我。據說,祖母精心熬制的米湯,表面可以揭起一層油皮,叫做米湯油;米湯油營養價值極高,最是養人,完全可以替代母乳哺育新生嬰兒。 童年時期,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還處于物質匱乏時期,家里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計劃供應的糧食完全不能滿足家庭生活所需。為了渡過難關,在糧食系統工作的祖父就經常托人從米長購買回來一些碎米以充饑。所謂碎米,就是加工大米時經過篩選后漏下的含有米糠的小米粒。盡管是碎米,經過祖母之手加工之后,卻能做出可口無比的食物。祖母會用簸箕簸掉里面的米糠,仔細挑去里邊的雜物,再用清水淘洗干凈,攤在太陽下曬干,用笆斗裝著,扛到位于南門外高門臺上的電磨機米行,加工成米面備用。 每次有剩飯剩粥,祖母就會在里面加水,再加入碎米面、白糖、酵母攪拌成面糊。等面糊里出現小孔并發出酸味時,祖母就會將一口平底鍋放在煤爐上;等鍋熱了,先在鍋底刷一層菜籽油,然后用銅勺舀一勺面糊倒入鍋里,順手用銅勺將面糊攤勻成圓餅;面糊發白時,再刷上一層油,用鍋鏟將圓餅翻轉炕一會兒,一塊外表金黃發亮、內里白凈松軟可口的米面餅就制作成功了。如此反復,每次祖母都會做幾十塊面餅,放在竹籃子里,掛在家里屋梁上懸下來的鉤子上。隨吃隨取,既可以當零食,也可以下蒸鍋加熱后作為早晚餐。 記得我姐姐坐月子的時候,生活比較清苦,沒有補養身體的食物,奶奶就曾專門做了一籃子的米面餅,加上熬制的一鍋雞湯,讓我送倒姐姐家。 那時候,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很少有人家舍得花錢去給孩子買零食。所以,蘇米不僅是我們家的主食,還是孩子們零食的主要來源。過一個階段,祖母就會從米缸中量取一些大米,讓我到南門口炸炒米的孫二叔那里加工成爆米花,回來后裝在一個瓷罐子里,讓我們解解饞。記得當時大外甥女小時候放在家里由我照看,她還不會說話,每到午覺醒來時就會叫嚷著“啊唔”;我就知道她餓了,就用開水泡上一碗炒米,喂她吃下就安穩了。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參加了工作,雖然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還是比較困難,為了節省開支,我們還是不舍得購買價格較貴又不禁吃的大米;于是我常常在農村集鎮逢集的時候,去挑選價格相對低廉又禁吃的雜交米,用自行車背回來食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化,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在,人們不再需要精打細算、節衣縮食地過日子,不再只追求“吃飽”,還追求“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放心、好吃、營養”既是蘇米品牌的主旨,也是人們生活追求的目標。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每當我聽到賀敬之《回延安》中的詩句,我就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在蘇米的哺育下成長的歲月。蘇米,我永遠深深地愛著你!“水韻蘇米·味稻天成”, 我喜歡融“柔、香、糯”于一身的蘇米,蘇米亦與我有緣。半個多世紀以來,老淮安的蘇米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深入了我的骨髓,縱然是走遍千山萬水,家鄉的蘇米永遠飄香于我的心中,因為我是古城淮安文渠河的子孫,我自豪!2021年1月24日https://harw.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https://harw.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03.pnghttps://harw.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03.p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