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盡淮安城的南門、西門、北門
一張航拍圖看盡淮安城的南門、西門、北門
(東門后期補上)攝影:小攝郎
橫版的
淮城明清時為淮安府治,為千余年之古城。它有三條縱向的大街,東曰東長街,西曰西長街,中間一條叫中長街。西長街最短,南起堂子巷,北僅止南市橋西門大街,不過今已從堂子巷向南延伸很遠至商貿城,也比較長了。東長街南起城墻順城街,北止東門大街水巷口,后又向北延伸至友誼路(現至禮字壩);中長街最長,南起南門,經鎮淮樓,由漕院門口向西拐一下,從上坂街、下坂街出府市口,直抵北門出城。現在人們已經將從南門到鎮淮樓一段,以及南門向南延伸的部分統稱之為南門大街,而上坂街下坂街合稱上坂街,麻布口向北稱為北門大街。
淮城北門大街原來也是比較短的,僅從府市口向北至北門而止。北門原名朝宗門,清代改為承恩門,原來也有子城,子城門朝東開,拆城時這些城墻、城門均已拆除。今天北門大街已向北延伸,一直到了禮字壩,算是四門中最長的一條街了。原來的北門口現在是一個十字路口,向東為永懷路、向西為友誼路。十字路口中心有個大轉盤,轉盤中心豎立了一個淮安“名人亭”,八面,每面有一個浮雕人像,分別是關天培、吳鞠通、韓信、梁紅玉、吳承恩、枚乘、邊壽民和趙嘏。
淮安古城西門大街很短,從西長街南市橋起,西抵西城門,大約500米。由南市橋向南拐個彎向東即是縣西街,它與縣東街、岳廟街基本在一條直線上,可由這條路直抵東城根。在文渠河南岸有條與西門大街平行的街,叫西門南街,倒是與縣西街直接相連,在地形上看,好像它更有資格叫西門大街。西門大街與東門大街并不相連接。如果要從東門走到西門,應由東門大街西行,至雙副街(古街名,為今西長街的一段,在東門大街至土地祠市口)南行,經如今響鋪街拓寬,打通棋盤街,并直通西城根。
城墻拆除以后,這條路直到運河邊,成了淮城最主要的東西大街了,名為鎮淮樓西路。在人們的心目中,這便是新的西門大街(但沒人這么叫過,因為淮安中學西門叫新西門),原來的西門則稱為老西門。鎮淮樓西路向西,在里運河上架起了一道大橋,人稱西門橋,實際上它的正式大名叫人民橋。過了人民橋,一條大路向西延伸,使河西繁榮起來,成了淮城新的城區。由此向西北到大運河邊,是江蘇井神鹽化股份有限公司。它的北邊是淮安農校,是在有名的湖心禪寺遺址建立起來的。過棋盤街與響鋪街,至南市橋北向西才行。
(資料摘自:名城淮安叢書 - 名街名巷)
為了看這張圖,脖子夠的西酸的。 樓主用心了!看了這圖,心里酸酸的!
這個好,讓年輕人多了解下淮安的歷史和底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