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古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視,沒有互聯網 過年應該很無聊吧? 不不不 西周過年竟比現在早 東漢的餃子帶著花邊兒 唐朝“上班族”臘月二十八就放假 還有古代版“春晚”“大型演唱會” ...... 咱們的老祖宗到底是怎樣過年的? 走!跟著《古韻新春》 一起在線“考古”!
你知道嗎? 西周時,并不是“正月里來過新年” 而是農歷的十一月過年 原來,夏歷的新年是農歷一月 商朝把過年時間往前移了一個月 而周朝認為豐收最重要 因此,又把過年時間定在了 豐收后的一個月 也就是現在的農歷十一月 你看,甲骨文中 “年”字就和豐收有關系 網友:背上一年的好收成回家 可不得好好過個年嘛! △甲骨文中的“年”,上面是“禾”,下面是“人”
那么,年是什么時候變成正月初一的? 這事兒竟和司馬遷有關 漢武帝時,司馬遷接到了 一個工作任務——重修歷法 修訂之后的《太初歷》恢復了夏歷 把正月初一作為一年之始 從此“正月里來過新年”的習俗 就一直延續下來,直至今日
古人春節手冊 第二篇
古代“上班族”春節怎么放假?
你知道嗎? 在古代,春節也是法定節假日! 春節放假是從唐朝開始的 《假寧令》規定 “上班族”有兩個節假日 一個是元日,也就是春節 另一個是冬至 兩個假期各放7天假 不過,唐朝的春節假期 是圍繞著大年初一 前后放3天假 也就是臘月二十八~正月初四 網友:原來古人也有“春節黃金周”!
宋朝基本沿用了 唐朝春節放7天假的做法 不同的是,宋朝的春節 包括忙年、過年、鬧年三個時段 由于元宵也是“年”的一部分 一度也曾放假
俗話說“百節年為首” 在古代,無論富庶還是貧窮 “年”一定要充滿儀式感! 貼春聯、猜燈謎、穿新衣、除夕守歲 古人過年都有哪些講究? 咱們接著往下瞧~
吃:原來諧音梗在古代就流行了!
宋朝年夜飯桌上的“吉祥天團” 不是魚,不是肉 而是“百事吉”果盤
柏樹+柿子+橘子 “組團”成“百事吉”來拜年 紅紅火火 吉祥滿滿 網友:宋朝人也愛玩諧音梗! 魏晉南北朝過年 人們要把花椒、柏葉釀成椒柏酒 雖然味道有點兒“上頭” 但人們認為 這種清新、很沖的味道 象征著“迎新” “春風送暖入屠蘇” 喝屠蘇酒,講究也不少 順序一定要先幼后長 寓意著孩子快快成長 老人健康長壽
穿:要美!要顯瘦!要炫酷!
你知道嗎? 過年穿新衣的年俗 在南北朝時就有了! “華夏衣冠錦繡藏” 中國人的服飾隨著朝代變遷 不斷豐富 “貴婦出游”“簪花仕女” 你最喜歡哪種style? 清朝也延續了前代穿新衣的傳統 《清嘉錄》專門記載了 蘇州街坊拜年的情景 人們穿著鮮艷的衣服在路上張揚 轎子跑得飛快 稱為“鮮衣炫路”“飛轎生風” 網友:古人是懂“炫”新衣的 玩:氣氛就要嗨到爆!
貼春聯
你知道嗎? 最早的春聯竟是寫在桃木板上的 “總把新桃換舊符” “桃符”就是古代的“硬核春聯” 到了明朝,在朱元璋的倡導下 大家才慢慢改成用紅紙來寫春聯
放鞭炮
約2000年前 中國人就開始用爆竹迎新了 南北朝時期 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上燒 “爆竹聲中一歲除” 到了宋朝,放鞭炮就更流行了 宋朝人不僅會在竹子里面加** 還會把**裹在紙里 加上藥線,做成炮仗 上百個炮仗編在一塊 就叫“編炮”,也就是今天的鞭炮 噼里啪啦,鞭炮聲一響 新年的好彩頭也隨之來到
猜燈謎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隱語”了 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謎語” 宋朝時,文人雅士把字謎貼在花燈上 吸引人們去賞花燈、猜燈謎 漸漸形成一種民間風俗 “生日聚會”打一個字是什么? “漲工資”“親自買來十兩面”又是啥? 這些燈謎你能猜中幾個? 戳視頻,揭曉謎底↓↓
守歲
你知道嗎? “熬夜”對古人來說 可是個傳統項目 《東京夢華錄》里記載 “士庶之家圍爐團坐 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到了早晨都不睡覺 網友:古人比我都能“熬” 那么,除夕為啥非得熬夜呢? 其實,這是古人對自己的勉勵 和對新年的期盼 蘇軾在《守歲》中寫道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就是告訴自己珍惜時間 抓住這一年的“小尾巴” 希望明年更加努力 不讓志愿和抱負付之東流 守歲的核心不是守過去 而是望未來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我們的過年方式 處處體現著祖先的生活智慧 連接著華夏子孫的血脈和情懷 年,真是中國人的杰作啊!
來源:央視一套 制作:苗婷婷 審校:王曉沖 審核:龔 昕 總編審:朱天羽 制作單位:淮安區融媒體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