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前兩天,孫儷一條“鄧超減肥,她也跟著瘦”的微博,又讓網友們吃了一頓飽飽的“狗糧”。 有人說,聰明的夫妻,不會去改造對方,而是和對方一起改變。 不得不說,孫儷在這個方面,真的是教科書級的典范。 透過她的微博可以發現,她很少強迫家人、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生活,養生也好,寫字畫畫寫也罷,都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帶動和感染家人,陪著孩子和老公一起成長。 恩愛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當然也不會差到哪里。 11月中旬,她在微博上放出小花妹妹的千字文,引起網友們的狂贊。 才幾歲的孩子,能寫出這樣的字,很難不令人羨慕。 換做一般孩子學習練字,估計父母需要付出不少精力。 而孫儷和小花妹妹寫字,兩人卻處得像閨蜜。 媽媽在寫,妹妹在練,你一言,我一語,一起變好,一起進步。 世間最美好的親子情,大概就是如此歲月靜好。 如果把父母分為三個層次,孫儷應該是最高層,把孩子當“孩子”,讓孩子遇到好自己。 而第一層的父母,就是把孩子當“一切”,孩子就是生命的全部。 第二層的父母,則是把孩子當“延續”,控制著孩子的人生。 第一層: 把孩子當“一切”,孩子就是生命的全部 人們常說: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把孩子養成仇人。 父母孩子之間,本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系,為什么會成為“仇人”呢? 這樣的家長,往往有一個共同點: 視孩子如生命,沉重的愛讓孩子窒息。 前不久,發生在南京的“高三男生弒母案”中,便能從中找到蹤跡。 男孩就讀于重點高中,按理說,應該已經站在了“別人家的孩子”的行列。 可是,媽媽為了兒子,依然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陪讀。 平常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她對孩子要求十分嚴格。為了學習的事,母子倆經常發生爭吵。 發現已經讀高三的兒子,開始沉迷網絡游戲后,原本焦慮的媽媽,情緒上更是雪上加霜。 最終,學習和母親的雙重壓力,成為了壓垮孩子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 案發后,警察問他是否后悔殺死親生母親。 男孩表現得十分冷靜:“不后悔,我可以不用學習了,不用壓力那么大了。” 親子弒母,令人后怕,但背后的真相,更令人深思。 愛得太滿,就是一種災難。 多數劍拔弩張的親子關系背后,都有一個視孩子如生命、將孩子愛到透不過氣的家長。 許多人,成了父母后,就忘記了怎么做自己。 起早貪黑、省吃儉用,將所有的時間、精神、財力、物力全部給予孩子。 父母給予孩子的“好”,沒有什么“不好”。 只不過,愛太重,太擁擠,連轉個身,都會撞到對方的身體。 其實,孩子最害怕的,不是學習上的壓力,也不是被剝奪的時間,而是父母沉重的愛,讓他們透不過氣。 面對最親、最依賴的父母全盤投入的付出,情感上的枷鎖就像一把鐐銬,綁住了孩子的心靈。 弗洛姆曾說過: “檢驗一個母親給孩子的愛是否優質,有一個試金石,即母親是否愿意充分地對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動孩子自主和獨立。” 父親也好,母親也罷,懂得放手,放下自己內心的焦慮,一邊找到自己,一邊把成長的機會,還給孩子,才是彼此最適合的距離。 父母子女一場,應該是對彼此的成全,而不是成為彼此的禁錮。 第二層: 把孩子當延續,孩子都要聽我的 動畫短片《繼任者》中,有一個十分優秀的男孩,聽話乖巧,學習認真,多才多藝,在他的書房里,掛滿了獎狀和獎牌。 然而,男孩一點都不開心,每天能做的事,便是學習、拿獎,再學習,再拿獎。 在他的房間里,連一個心愛的玩具也沒有,就連他自己喜歡的畫,也被父母從墻上取下來,換上了他的獎狀。 有一天,父母在他的房間,發現一個貼有“Dream Alan”的盒子,沒有經過男孩的同意,父母將盒子強行拿走。 男孩追出去時,從里面飄出來一張他特別喜歡的畫,可是,畫一直在上空飄著,他怎么也抓不住。 彼時,視頻的鏡頭不斷延伸,孩子變小,房間變大,房間里被不斷貼上新的獎狀;男孩的手和腳,都被系上了繩子,像是放一個綁好線的木偶。 而控制著“木偶”的人,正是男孩的父母。 線被扯動一下,孩子便隨著線,往房頂的方向,向上登一點。 短片沒有一句臺詞,卻看得人毫無斗志、內心空洞。 那個如傀儡一般的男孩,被父母控制著所有的人生,將他原本的夢想,一點點的擊碎。 養大一個孩子這么辛苦,為什么還要拼命生孩子? 許多人的回答是:延續生命。 生命真正的延續,并不是孩子剛出生時的那一聲啼哭。 而是孩子能夠在成長中,不斷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位置,懂得用發展的眼光,去處理和理解人生。 現實生活中,和短片中男孩的父母相似的,并不在少數: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我是你的父母,為你創造了這樣的條件,你踩著我的腳印往前走,肯定不會錯; 你是我生的,你就必須聽我...... 用“為你好”的名義,幾乎控制了孩子的整個人生。 不可否認,父母就像一顆大樹、一個巨人,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或許真的可以少踩一些坑,人生的路,也會順暢一些。 但是,每個擁有生命和思想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試錯、失敗、進步,從中不斷獲得價值感和認同感,這才是他們想要的。 父母給子女最好的愛,不是制造一個“無菌環境”,亦不是,打造一個“安全空間”。 那是“伺養”,而不是“養育”。 高級的“養育”,應該是讓孩子長出翅膀,勇敢飛行。 第三層: 把孩子當“孩子”,讓孩子遇到好自己 眾所周知,孫儷的原生家庭并不好,她一度決定,不會走進婚姻,更別說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 然而,當媽的這幾年,她的每一天,都在改變自己。 看到孩子們把大門當成畫板,她不會去責備; 當孩子們不喜歡刷牙,她不會強行講道理; 她喜歡畫畫、寫字,便帶著孩子們一起畫畫、寫字。 婚姻、養生、個人成長,每一項都在按部就班地堅持著。 塞內加說過:“教誨是條漫長的道路,榜樣是條捷徑。” 為人父母后,才深刻地意識到,最需要成長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曾經童年時受過傷,孩子的到來,應該最好的自我療愈時機,而不是把這種傷害往下傳承; 曾經想學的東西,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擱淺,孩子的到來,正是你實現夢想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去學習和成長。 學會心態平和的去處事;學會積極陽光的看待問題;學會寬容大度的去待人。 善于完善自己的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才會熠熠生輝。 給予孩子的教育,也是傳遞著輕松與豁達。 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女兒,成績優異,考進全球前100名的學校基本沒什么問題。 然而,女兒卻告訴他,想當一個流行歌手。 不為名利,只為喜歡。 看到女兒堅定的樣子,吳曉波情不自禁地回想自己的前半生,外人看上去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但自己卻難以感受到快樂。 于是,他告訴孩子: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上。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 只不過,生命只有一次,父母懂得替自己的生命負責,孩子的生命,他們捏在自己手上,才有負責的機會。 父母在什么層次,孩子的未來就在什么高度 看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的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更是終身教育者。 只想讓孩子沿著自己的腳步前進的父母,你現在的樣子,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希望孩子能夠繼承你未完成的夢想,并將其發揚光大的,那么,你做不到的事,孩子大概也很難做到。 當你用成長的思維,看待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過往,在生活中,不斷去修正和調整自己,銘刻在孩子心中的,便是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唯一的前提,便是終身成長。 每個父母都應該記住:你的層次,就是孩子的高度。 2 i1 h' k: Y! N4 ~4 w3 N0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