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猜猜我是誰”?
短信收到通知“中獎”了?
買買買之后物款兩空?
......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
從編故事蹭熱點
到對新技術的非法利用
騙局套路層出不窮
年末將至
小編帶你一起
識別這些“千層套路”
遠離花式忽悠
緊跟社會熱點
“比你更懂你”
利用民眾心理弱點
針對不同群體
“量體裁衣”、步步設套
利用疫情發布虛假違法廣告
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機構、醫藥研究所等名義,通過社交軟件、二手交易網站等渠道發布虛假信息,聲稱可出售防疫新藥、醫用口罩、護目鏡等防護用品,或可幫助病患聯系醫院床位、提供管制區域車輛通行證等,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
假冒扶貧工作人員造謠行騙
不法分子以“精準扶貧”為幌子,發布“扶貧專項資金發放”等相關虛假消息,要求受害人報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并繳納所謂的“扶貧審計費”等相關費用。
畢業季發送“高薪招聘”虛假信息
不法分子通過電話與受害人聯系騙得信任,繼而以付體檢費、培訓費、住房押金等名義要求其匯款。此類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偽造證件在銀行開戶,現金到賬后立即轉走。
“消費返利”披上共享經濟外衣
不法分子通過虛構“共享經濟投資項目”進行非法集資,聲稱可獲得高額返利,吸取到足夠的資金后失聯消失。
案例:成都一家機構宣稱“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依法編制的‘國家共享經濟創新交易示范中心’建設方案”的具體實施工作由他們負責,并稱可獲得高額返利,“買多少,返多少”。不少人參與其中,得到返現沒幾天,該機構突然停止返現。
所有無緣無故的“利”
都暗藏陷阱
發布“低價”“中獎”等虛假信息
引誘他人“心動+行動”
進而落入圈套
買了“最低價”還有“更低價”?
不法分子以優惠、打折、低價代購等為誘餌,待買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為由要求加付款項,一旦獲取購貨款則失去聯系。
抽獎必中獎?全靠運氣?
不法分子假冒娛樂節目或知名企業向受害人發送虛假巨額中獎通知,并以“個人所得稅”“手續費”“保證金”等為借口進一步行騙。
無抵押、無需征信,當天放款?
不法分子通過群發信息,稱其可為資金短缺者提供小額短期貸款,月息低,無需擔保。一旦受害人信以為真,對方即以“預付利息”“保證金”等名義進行詐騙。
虛假信息紛紛擾擾,如何防范?
近年來,各種騙局套路頻現,因此有傳言稱“接聽電話被吸費”“回復短信導致銀行卡被盜刷”,引發不少人擔憂。專家表示,“接聽電話被吸費”在技術上根本無法實現。而短信是通過運營商系統中轉的,單純回復短信并不會造成手機中毒。但如果點擊了短信中的鏈接,導致手機下載了木馬病毒,并通過后臺監聽系統泄露了手機銀行轉賬短信驗證碼,則會造成資金損失。在此提醒大家,如果收到中獎、積分兌換、話費充值、信用卡提額等信息,一定要通過官方途徑確認后操作。
安全小常識:養成好習慣,防范騙局套路
1.保護好個人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復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網上銀行操作時,建議手動輸入銀行官方網址,防止登錄域名相似的釣魚網站。
3.輸入密碼時,用手遮擋。
4.密碼設置避免過于簡單,避免與其他密碼相同,定期更換。
5.開通賬戶變動賬通知短信,一旦發現賬戶資金有異常變動,立刻凍結或掛失。
6.不隨意鏈接不明公共Wi-Fi登錄網上銀行、支付賬戶。
7.單獨設立小額獨立銀行賬戶,用于日常網上購物、消費。
參考資料:人民網、新華網、經濟日報、工人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