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本文及視頻為本平臺原創, 轉載請聯系淮安人網,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馮健
強烈推薦觀看下方視頻 《大運河口述史》——瓷片記事 不為人知的瓷片故事!
2008年9月,在河下古鎮城河街工程中, 出土了一處龍泉窯瓷片堆積遺址。
堆積層中有各種器型的龍泉瓷殘碎片 總數量達20余噸。 據專家考證,這里曾為 明代龍泉窯瓷器質量檢測場所遺址。
明、清兩代,為了保障皇家用瓷的數量和質量,在景德鎮設立了官窯廠,清代還建立了督陶官制度。
這只在淮安出土的御賜純一堂藏青花瓷碗,“純一堂”就是康熙皇帝御賜給漕運總督郎廷極的堂號。他曾在景德鎮擔任督陶官。
清代有四個督陶官,其中有三個后來在淮安任職。
淮安漕運總督郎廷極,他督造的官窯瓷器,世稱郎窯,郎窯是紅釉瓷制作的一個高峰。
淮安榷關監督年希堯,兼管景德鎮御窯廠甸,世稱年窯,年窯以胭脂水釉器為最著名。
淮安榷關監督唐英,在景德鎮鎮督陶時所燒制的瓷器世稱"唐窯",唐窯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質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們都為中國的造瓷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提升了清代淮安瓷器收藏水準和文化內涵。
在淮安出土的瓷器中,有許多國寶級文物。
淮安也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是瓷片的收藏愛好者,他們通過在工地收集碎瓷片,留下了淮安的歷史。
淮安板閘的三元宮見證了漕起漕落,見證了榷關興衰,三元宮的青花瓷片同樣也見證了三元宮的香火變化。
這個在總理故居地下停車場發現的試釉瓷片,誰又能說那三位督陶官會不會一時技癢在淮安建立過小型窯廠呢!
如此大量的文物出土,從另一個層面也反應了淮安古城在千年漕運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每一片瓷片都有一個主人,都有一個家庭,它們出生在那,生長在那,為什么而碎,又怎么面世,都是一個城市的故事。
《瓷片記事》,為你講述瓷片對這個城市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