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0日電(卞立群)在9日下午進行的研討會上,國內各職業足球俱樂部終于就降薪問題達成了共識。雖然具體細則尚未推出,但在確定了這個大方向后,爭論已久的降薪問題也算有了突破性進展。而在近兩年足協新政主導各俱樂部減少支出的背景下,這或許對中國足球未來回歸理性會有不小的影響。 中國足協公告 疫情之下的降薪之爭 事實上,關于疫情之下國內球隊是否應該降薪的問題已經爭論許久。一部分觀點認為,中國球員工資本就虛高,且與成績不成正比,因此薪資早就該降。加上投資商的經營或多或少會受疫情影響,高工資的球員們應該此時做出讓步,共渡難關。 另一部分觀點則認為,與中途“停工停產”導致降薪的歐洲球隊不同,國內足球聯賽只是新賽季延期開戰,各隊前期都進行了冬訓,目前絕大多數球隊也在備戰中,處于工作狀態,不應該降薪。而且中超球隊對于轉播、票務等收入方式依賴程度不比歐洲球隊,更多是靠投資商大量輸血,所以也不會造成因為聯賽中斷而導致收入斷流,繼而引發球隊的生存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爭論之中鮮有俱樂部和球員公開發聲,畢竟在這個敏感話題上,無論誰站出來說話,都會“激起千層浪”。在中國足球職業聯盟尚未成立的情況下,最終也只能由中國足協扮演帶頭人的角色,組織俱樂部代表就此展開研討會,最終捅破了降薪的“窗戶紙”。 武漢卓爾球員艾志波曾發聲不支持降薪。 具體怎么降?一視同仁很重要 根據足協公告,各俱樂部對球員的減薪周期是3月1日至本賽季聯賽開賽日,這是目前定下降薪大方向之后僅有的一項細則。減薪方案中的具體指導意見,還要等中國足協組織職業俱樂部、球員、教練員代表及法律專業人士在內的工作組制訂并公布。 從國外降薪的俱樂部來看,各自制定的降薪標準都不同。比如巴薩降薪超過70%,尤文球員則是放棄了4個月的工資。除此之外,拜仁選擇降薪20%,皇馬降薪10%至20%,在足壇掀開降薪序幕的法甲球隊亞眠降薪16%。此前也有媒體稱,國際足聯擬定出臺降薪50%的政策。 西甲球隊巴薩曾宣布一線隊球員降薪幅度將超70%。 以國內俱樂部的情況來看,采取像巴薩、尤文一般的大幅度降薪可能性并不大,更多還是會根據自身情況來合理地制定標準。比如有的球隊因為歷史遺留問題造成人工成本過于虛高,而投資商目前自身運營情況又不樂觀,那么就會在適當范圍內制定相對高一些的降薪標準。如果俱樂部自身薪資較為合理,而且投資商可以健康運營俱樂部,那么不降薪或者少降薪也是有可能的。畢竟降薪只是俱樂部代表們的共識和方向,暫時不具備強制性。 不過,無論降薪與否,球隊內部的一視同仁將是極為必要的前提。足協公告中也明確寫道:“在俱樂部和球員充分協商的情況下實行全統一標準的合理減薪。”在這種情況下,球隊能否沖破阻力,對占據大量薪資支出的外援和歸化球員按規降薪將成為關鍵。一方面,這事關球隊的內部團結與管理,不能讓接受降薪的國內球員吃虧;另一方面,在給千萬歐級別年薪的外援降薪之后,節流方面的效果不僅會更明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營風險。 除此之外,對于中甲、中乙底層球員的保障也尤為重要。2020賽季何時重啟仍無定論,在這段“空窗期”內,本就收入不高的他們,能否在降薪之后維持生活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不能為了一味降薪,過多損失了這部分球員的有限利益。 中超賽場上的超級外援享受著優厚待遇。資料圖:廣州恒大外援塔利斯卡慶祝進球。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中國足球就此進一步去泡沫? 降薪的話題已經在中國足壇由來已久。從2018年開始,中國足協出臺的 “四大帽”政策就有薪酬方面的限制,規定了俱樂部的支出限額、虧損限額、薪酬支出比例以及獎金限額。 去年年底,中國足協又頒布了限薪令,規定在2019年11月20日后與俱樂部簽訂合同的國內球員頂薪不超過1000萬人民幣,入選國家隊可上浮20%。外援方面大幅度收緊,規定稅后年薪不得超過300萬歐元。 在外援政策大幅度收緊之后,中超賽場今后會鮮有胡爾克這類級別的超級外援。資料圖為胡爾克(左)帶球突破。申海 攝 據國外權威機構統計,2019年中超球員人均年薪120.7萬美元,在世界足壇排名第6。如此高水平的待遇的確與實際成績不成正比,這也是此前絕大多數球迷強烈要求降薪的原因之一。但客觀來說,這一數字極大程度上是由超級外援們拉動。 國外足球財務分析網站Finance Football數據顯示,在2017年世界薪酬前二十球員中,有一半是在中超效力的外援。而在2016年的一項統計中,國內中超球隊的人工成本占總支出的67%,處于非正常狀態。在那一年,中超俱樂部集體虧損高達39億元人民幣。 有數據顯示,上港外援奧斯卡在2017年的世界足壇薪資排行榜中排在第4,位列梅西之后。資料圖為奧斯卡在比賽中。 金元之下,大量國際球星的加盟確實讓球迷大飽眼福,也讓聯賽變得更加紅火,但這更像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華,持續的入不敷出終究會給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帶來隱患,今年年初多達9支球隊的退出潮就是“并發癥”之一。 如今疫情下的減薪,反倒是捅破了這層“窗戶紙”。雖說是特殊時期之下,在特定時段的臨時舉措,但他明確傳遞出了中國足球管理層讓中國職業聯賽價格體系回歸真實價值態度,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擊破了泡沫。 值得一提的是,足協公告中提到了俱樂部及投資人在疫情期間普遍面臨經營困難,關于適度減負、合理降薪的呼聲強烈。 再結合年初國內轉會市場的低迷,恐怕這次減薪將會是中國足球回歸理性、去泡沫的一大里程碑。盡管政策是臨時的,但帶來的影響或許會很長遠。
b _0 `9 T6 @2 z- S- y4 i+ N) r) c |